家长要做孩子“定心丸” 合力应对“考试焦虑症”
6月考试季将临,许多高考和中考的考生及家长都不由自主地变得烦躁、焦虑起来。“考试焦虑症”如今已成了令学生、家长和教师头疼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面对大考时,适度的心理紧张,对考试有激励作用;但过度紧张则会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生表现。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淡定做孩子的“定心丸”,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藉,给考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考生自己也要采取各种措施自我减压,如听音乐、宣泄倾诉、自我暗示等方法,帮助自己摆脱考前焦虑,顺利通过人生跑道上的关键时刻。
受访专家:北京海淀医院心理科医生 汪静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随后,中考也将接踵而至。在即将到来的6月考试季,许多家长和考生都不由自主地变得烦躁、焦虑起来。
几天前,一位高三女生思思(化名)找到了北京海淀医院心理科的汪静医生进行咨询。思思就读于北京某重点中学实验班。她告诉医生,自己最近总是感觉头晕、心烦,学习上没有动力,注意力也不集中,常常担心高考失败。而且吃不好饭,因为腹痛、腹泻,频繁地上厕所,还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来心理科之前曾就诊消化科和神经内科,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通过聊天,汪静了解到,思思家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平时母亲管教很严格,对她期望很高,常因为她的一些过错而打骂孩子。思思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偏爱理科,在最近一次摸底考试中,作文考试失败了,她不敢告诉母亲,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变笨了,也不愿完成作业,打算步行去西藏布达拉宫修行,因害怕体力不支前来就诊。经过测试,汪静指出,思思的表现为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会引发多种身心不适,焦虑孩子超七成有过家庭压力
“考试焦虑症”是考生一种既希望考好又怕考砸,因为对考试结果事先无法预知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反应。汪静介绍说,“考试焦虑症”产生时,考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会出现各种异常表现。生理异常表现:如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手抖出汗、胸闷气短、食欲减退、肠胃不适,频繁小便等;心理异常一般表现为:紧张、担心、恐惧、忧虑、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抑郁,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心理,缺乏学习热情,过度夸大失败后果,常有大难临头之感等。
临床医学还发现,“考试焦虑症”还会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胃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那么,“考试焦虑症”从何而来呢?汪静告诉记者,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含考生自我期望过高、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自信心不足、考前身体状况不好等等。往往表现为担心考不好,对自己的评价不利,影响个人的自我形象,影响未来的前途。
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考生的影响。学校过于重视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对落榜学生或考试成绩低的学生的轻视和偏见,都会让学生在大考前紧张。而造成孩子们考试焦虑最主要的外因还是来自家长。心理专家曾对100例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8%的孩子曾有过来自家庭的强大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好学校是无可厚非的,但过高期待孩子考出高水平,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在家专职为孩子服务,考生也会因此产生很大心理压力;一些家长自己表现为吃不下、睡不安、到处打探消息、收集考题、唯恐遗漏的紧张状态,同样会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
四招学会自我调适放松,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症”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多得森法则,说的是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焦虑程度过低时,解决问题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面对大考时,适度的心理紧张,对考试有激励作用;但过度的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
在如今“一人考试,全家备考”的状态下,应对考试焦虑已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帮助考生减轻压力,应对焦虑。家长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孩子考前的心理困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首先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冷处理”。当看到孩子备考期间接打电话、看会儿电视、玩会儿游戏等“浪费时间”的行为时,要克制怒火并对各种问题进行“冷处理”,千万不要去“打扰”考生,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减压,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欣赏、肯定和最大的信任。家长应帮助孩子增强学习自信心,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
第三,家长要做孩子的“定心丸”。多项调查资料显示,“考试焦虑症”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孩子还明显,这势必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因此,汪静也提醒家长,要做孩子的“定心丸”,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藉。
除了外界的减压,汪静也向考生们介绍了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方法,对缓解、克服考试焦虑大有裨益。
1.自我暗示法:当出现情绪不佳时,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焕发积极的情绪,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以改善。比如,暗示自己“我能行”,“我难,人家也难,我不会做,人家也不一定会做”“我一定能考出最好水平”等,以减轻紧张感,增强自信。
2.放松减压法:考生进考场或考试中感到慌张时,自己会发现呼吸变得急促,这时考生可以把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采取腹式深呼吸法、一呼一吸,将呼吸放得很慢很慢,以调整身心,保持头脑冷静,避免胡思乱想。
3.宣泄倾诉法:当感到压力过大、内心焦虑时,考生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和朋友聊天、倾诉烦恼。另外,可以通过写日记、书信等方式把苦恼宣泄出来。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洛克的研究表明,书写心情也可以缓解考试焦虑。在实验中,他让那些紧张的孩子们,在考试之前花10分钟写下自己的心情,写下那些担忧、烦恼和感受,然后再进入考场。结果发现,认真写下焦虑的考生,不光焦虑程度有所下降,考试成绩也比直接进考场的同学更高。
4.音乐放松法:在一些国家,手术病人、分娩产妇和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病患,都可以要求医院在自己焦虑的时候放些音乐。2004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海因斯就证明了音乐对缓解考试焦虑的作用。他让本科学生们在考试之前听着莫扎特的音乐复习10分钟,然后再去考试。考前听过音乐的学生,大体在考试中取得了比其他学生优异的成绩。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不想浪费考前任何一分钟的学生们,他们可以边复习边听音乐,放松自己。
总之,考试焦虑是可以调适的。汪静比喻说,考前焦虑水平就像汽车的轮胎一样,充气太足,跑在路上容易爆胎,无法完成行程;充气太少,跑不出应有的速度,也达不到目的地。建议考生要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心态,优化情绪,以平常心淡化高考、中考,用自信心面对考试,就能轻松告别考前焦虑,顺利通过人生跑道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