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五大融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访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

17.11.2015  10:25

      系列访谈 ⑥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要部署,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完善制度体系,实现五大融合,激发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活力。

      应对人口老龄化,江苏坚持制度创新和资源融合,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涵盖老年人社会保障、优待与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供给、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医养融合、社会参与、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政策,都在全国率先或较早出台。侯学元说,结合“十三五”发展阶段特征及江苏实际,未来江苏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注重五大融合。

      首先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的融合。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必须借鉴多元治理的思维。政府要切实兜住底,通过直接供养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满足困难老人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将评估等级作为实施补贴政策、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核定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入住资格的重要依据。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要求,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我省在全国率先对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的护理型床位实行同等的补助标准;对外资设立养老机构,实行与内资同等的政策待遇。到今年底,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的养老床位预计将占床位总数一半以上。

      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势在必行。侯学元认为,医养融合,重点在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当务之急,是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服务。大力扶持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各地已实施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政策,有的地方还发放运营补贴。力争到2020年,全省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0%。有的地区还探索建立长期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增强老年人接受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侯学元还强调,要注重机构养老和居家服务的融合。打开养老机构的“围墙”,将机构内的助餐、医疗、护理等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专业化服务;广泛建立实体性质的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所;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中央厨房。我省已将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每个街道都能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养老服务要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向外画同心圆。从满足刚性需求出发,逐步向物质保障与精神关爱融合拓展。“十三五”期间,省级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老年精神关爱创新项目,重点扶持关爱空巢老人、引导老人参与的活动。

      “最后一个融合,是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的融合。”侯学元表示,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的20%,服务如此庞大的群体,亟需引入“互联网+”思维,促进养老服务的全面提升。省内部分地区已建立直通老人的一键通、紧急呼叫等信息化设备。今年底,省级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将覆盖全省,“省级开发、四级使用”。我省还着力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发展新的服务机构,把线上信息导流转变成线下专业服务,虚实挂钩、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