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期待更多保护援助
针对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申遗”情况,1月27日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藏羚羊研究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
大规模盗猎几乎绝迹,我国藏羚羊种群恢复到20多万只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目前,世界上藏羚羊分布区约10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其中西藏行政管理区内藏羚羊分布区域近70万平方公里。”吴晓民说。
据初步统计,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至今,藏羚羊种群已恢复到20多万只。
在上世纪末,藏羚羊因皮毛价格昂贵而一度遭到毁灭性捕杀。“如今,大规模的偷猎盗猎活动几乎绝迹了。”吴晓民表示。
从1981年开始,我国政府严格禁止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国家专门设立了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
藏羚羊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共同的保护和援助
“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于藏羚羊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吴晓民说。
他认为,申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保护的过程。一旦可可西里能够成为自然遗产,对藏羚羊的保护将延伸到更多部门、渠道,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共同的保护和援助。
此外,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也能提升可可西里的声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规范有序发展旅游业,降低对藏羚羊的影响,也能提升社会公众对藏羚羊保护的认知。
“近几年,国家林业局以及西藏、青海、新疆,为保护藏羚羊,做了大量保护区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过藏羚羊的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吴晓民坦言。
如牧业的发展中,牧场不断扩大,并向北部原来的无人区深入,藏羚羊的优质栖息地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产生了与牲畜争食草场的冲突。草场网围栏对藏羚羊也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野生动物的需求,围栏对藏羚羊的迁徙、取食和饮水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阻碍,并会造成藏羚羊翻越围栏时的挂死挂伤现象。
他认为,目前藏羚羊的保护力量还严重不足。“拿羌塘保护区来说,近30万平方公里,队伍只有90多名固定人员,而且他们还承担着那曲和阿里林业局的大量工作。每年冬季,巡逻队伍开着卡车,在无人区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生活、工作条件都很艰苦。”
四大保护区之间应建立联合协作机制
如何进一步做好藏羚羊保护?吴晓民表示,藏羚羊分布范围广,有效保护离不开当地群众的配合与支持,应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尤其藏羚羊栖息地周边群众保护意识。“草原围栏等草原保护措施的设定,必须慎重考虑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以藏羚羊为主要保护目标的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等保护区及其周边,由于藏羚羊的分布范围在不断变化和扩大,数量连续增加,保护区的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也应该重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以提高藏羚羊保护工作的效能。
“四大保护区之间应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并制度化,争取国内和国际的合作与资金支持。”吴晓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