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吃的蔬菜九成来自外地 相差不大外地菜更便宜

06.10.2015  16:16

  “来看看啊,江心洲的韭菜,绝对比外地的好吃啊!”南湖路菜场里,卖菜的李老板在吆喝着生意,数量不多的本地韭菜,是他昨天菜摊上最大的亮点。老南京人对本地的蔬菜有着极大的偏好,但实际上,南京市民每天消耗的蔬菜里,只有1/10的蔬菜来自本地,众彩市场里所谓本地菜,是指菜源在300公里以内。

  外地菜卖相好还便宜

  尽管是国庆长假,但众彩市场和往常一样忙碌,装满蔬菜的大卡车鱼贯而入,天还没有亮,过来采购的菜贩已经在这里聚集。每天,从这里流向南京各大菜场的蔬菜平均在3000吨左右,超过南京整个蔬菜市场的七成。市场的工作人员习惯将外地菜称为客菜,而本地菜称之为地菜。“市场里的蔬菜主要还是来自外地,客菜大概占到九成,地菜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土豆、青椒、黄瓜、洋葱……在刷过溯源卡之后,一车车来自外地的蔬菜进入到众彩市场,然后再由菜贩们批发到各个菜场卖给市民。“客菜几乎囊括了所有市面上能见到的菜品,每年有一百多种,大部分客菜来自安徽和山东,远的也有云南和内蒙古的。”工作人员说。尽管没有地菜新鲜,但客菜的一大优势是便宜。外地菜几乎全部来自大棚,和本地的蔬菜基地相比,规模化生产,使得成本远远低于来自本地的蔬菜。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规模化种植,客菜在卖相上也要好于地菜。

  其实,南京市场上有一部分蔬菜,还是全靠“进口”的,因为不少菜本地种不起来。“土豆、洋葱、南瓜……这些菜不适合在南京生长,所以本地的菜农都不会种这些,市场上的这些菜都是来自外地。”众彩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本地蔬菜已越来越少

  大多数老南京,都对地产的蔬菜情有独钟,然而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菜场上的本地蔬菜越来越少了。“以前我们都不喜欢吃外地菜,因为大部分外地菜运过来的时候都加保鲜剂,对身体不好。可现在不吃也不行,菜场上本地菜实在太少了。”家住南苑的老李说。

  确实,随着南京城区的扩大,原本种菜的农田上都盖起了高楼大厦,“以前河西都是菜地,现在全变楼房了,江心洲也没什么农田了……”众彩市场办公室主任沈家安感慨说,“本地菜确实越来越少,南京周边也就几个区县有蔬菜种植基地,比如六合、江宁和溧水。”“地产蔬菜少,水果更是少得可怜,整个市场几乎就没有。”沈家安说。据沈家安介绍,现在地菜的概念也在扩大,已经不再是南京种的蔬菜了,像和县、滁州以及马鞍山的菜,现在都放在地菜区卖。“原则上300公里以内的菜,我们都算作地菜了。”工作人员说。

  不过,南京地产的蔬菜,也并非在菜场上绝迹。目前,南京菜场上的菜秧、生菜、苋菜、菊叶和韭菜基本上都来自本地。从众彩市场的蔬菜货源记录来看,菜秧、空心菜、苋菜、韭菜、木耳菜和油麦菜都是来自周边区县的蔬菜基地,此外菌菇类也都是地产。从季节上来看,本地蔬菜多数是夏秋季节上市,春季和冬季基本上就长不了什么蔬菜。

   地菜客菜要区分很难

  本地蔬菜越来越少,对于那些有地菜情结的南京市民来说,怎样才能买到本地菜呢?“地菜和客菜确实很难区分,也没有说地菜就要比客菜更好,毕竟每种菜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是得看具体情况。”沈家安说。

  目前,绝大部分菜场里都设有农民自产菜的摊位,那里卖的蔬菜基本上都是从地里直接运到菜场的,新鲜程度肯定比外地菜强很多。不过由于是自己种植,这些菜在卖相上要比客菜差一点。沈家安也表示,严格来说,所有进入菜场的蔬菜都要经过检验,以确保农药残留达标,但这些摆在菜场外面的菜,确实很难保证都经过了检验。有一点能确定的是,大超市里出售的蔬菜,除了叶类菜,基本上都是来自外地。

  事实上,要想分清本地菜和外地菜,难度确实很大。“现在农民自家种的菜很少,蔬菜基地也都是大棚种植,出来的菜和外地没啥区别。”众彩市场的工作人员说。沈家安就表示,不同批次的蔬菜质量肯定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批的菜,也有好有坏。“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真的没有必要把本地菜和外地菜分得那么清楚,口味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而且外地菜要经过我们市场,质量上还是有保证的。”众彩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都不怎么在意产地,主要看这个菜是不是有机蔬菜!” 记者 盛文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