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早现不足惧 “迎战”准备已充分

29.04.2016  13:20

  全市98个打捞点备下120条打捞船、1000多名打捞工

  水源处理、供水传输、藻水分离等都比往年“升级

  今夏,太湖无锡水域将迎来第九个安全度夏期考验,太湖蓝藻还会带来威胁么?昨天,记者一路沿着城区两大源水水厂、鼋头渚景区及闾江口蓝藻打捞点走访。

   水源处理技术处理手段丰富

  确保水质达标

  在自来水公司南泉取水口,湖水碧波荡漾。“这里的水源供中桥、雪浪两个水厂。”自来水公司生产运营处处长胡侃对记者说,尽管随着天气的变化,取 水口水质会出现一些小波动,但通过技术处理能轻松应对。水源地的水取上来后,先在南泉水厂进行预处理,相当于粗加工,然后将半成品的水通过2公里的管道输 送至两个净水厂进行“精加工”。南泉水厂预处理能力为85万吨,但目前实际产水量仅40万吨左右。

  “今年4月上旬蓝藻比往年相对稍多一些,不过连续多天的阴雨天又使蓝藻数量降下去了。”胡侃表示,进入安全度夏期后,他们将对水源水及水源地外 围水加强监测,同时对水源地岸边蓝藻进行打捞,强化常规处理、优化深度处理。如在取水口进行臭氧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以及粉末活性炭投加等。到了净水厂,还 会再进行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环节的处理,以保证符合国家三类饮用水标准。

   供水传输从水源地到用户间

  建立七道防线

  除了在工艺运行上进行优化外,自来水公司还将加密检测。比如每4小时检测一次耗氧量,对水源地外围进行一周两次的监测,对固定入湖口如武进、直湖港等地水质每天进行1-2次的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异常,还会加密检测。

  无锡有国内少有的双水源供水体系,长江水与太湖水目前的供水比例大致为2:3,现有供水能力为245万吨/日,而目前平均日供应量为110万吨 左右。预计今夏高峰日供水量为130万吨,水量还是比较富余的。“无锡城一共有3个水源地,南泉、锡东和江阴利港。”一旦某一水源地的水质出现问题,可立 刻对该源水减产或停产,通过水源的无障碍切换,实现南北对供,从而保证为净水厂提供的源水水质合格。而且,目前从水源地到用户间,已建立起了外围水检测、 人工检测、在线仪表监测、进厂水检测、过程水检测、出厂水检测、管网水检测等7道防线,可确保锡城市民的供水安全。


  水草打捞比去年启动早

  已有效控制水草

  在闾江口蓝藻打捞点上,打捞队队长吴协新和队友已忙得不可开交。“今年的水草差不多是去年的两倍,我们在湾口筑坝清淤的同时在打捞水草。”吴协新说,一辆车是2吨的载货量,这几天他们每天平均要打捞出23车水草运走,队友们还支援了其他打捞点打捞水草。

  “有市民看有工人在湖面打捞,就以为水质出现问题,其实,水草多了也是水质改善的表现。”市蓝藻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太湖水质的改善,湖区 水草生长旺盛,尤其是菹草,繁殖能力强,生长时湖水很清,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水中的氮、磷,死亡后则水变橙色乃至褐色,因为一旦腐烂又会将氮、磷释放 回湖体。为尽可能降低水草泛滥给太湖水质造成的影响,必须在太湖蓝藻大量发生前对太湖水域水草实行限时打捞。

  而在锡东水厂附近的沙墩港,这片水域被一圈橡胶围隔拦住,新安蓝藻打捞队队长唐伟达介绍说,“这是为了避免蓝藻进入芦苇荡”,一旦蓝藻和芦苇“纠缠”在一起,就不便打捞。
  一座“伸入”湖中的蓝色棚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唐队长说“这是蓝藻(水草)打捞平台”。沿步道走上这座捞藻平台,可见脚下的湖水里水草清晰可见。在打捞平台中央,一台看似像“钻取井”的机器伸向湖水中,唐队长介绍说,这叫可调式涡井取藻器,可将蓝藻捞起。

  唐队长介绍,去年4月1日才开始捞水草,今年捞得比较早,从3月中旬就开始打捞了。目前,六步港、高墩港、大溪桥以及湿地公园沿线等新吴区湖岸沿线7公里范围内,水草已得到有效控制。另据了解,前段时间天气炎热时该水域出现了一些零星蓝藻,但还达不到打捞条件。

   藻水分离最先进站点

  已完成多方面升级

  等到开始打捞蓝藻后,打捞起来的蓝藻将送往不远处的新安藻水分离站,如今新安沿线的蓝藻都是通过管道化输送到此,“往年都是打捞队通过运输船送 到这里的”,藻水分离站站长张晓军告诉记者,蓝藻到这里后,通过混凝沉淀和气浮两道工序,生产出来的藻泥将运往洛社作为有机肥原料或作沼气,此外还可以进 一步干化做成藻片和藻粉;这个分离站前几年日处理能力仅1000吨左右,去年提升改造后提高到3000吨。

  该站升级后,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对各终端泵站进行控制。市蓝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安藻水分离站是无锡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分离站。“以前都需 要人工到各个泵站现场进行操控,不仅效率低还易引起二次污染。”张晓军介绍说,如果蓝藻长时间停留在泵站不进行处理,高温下会发臭,现在实现远程控制后, 只要动一动鼠标就可以轻松掌控各个泵站。

  在远程控制室,一块大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各个泵站的位置。“通过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可以看到4个自动化打捞平台的情况。”张晓军将端口切换至平 台监控页面,可以看到大溪桥、望虞河、高墩桥以及六步港的实时情况,一旦发现哪个藻池里的液位显示快到1米了,就要开始优先处理该池蓝藻。

  此外,升级前只能处理鲜藻,不能处理陈藻。而现在无论是刚打捞上来的鲜藻,还是存放了一两天的陈藻,都能进行藻水分离。“这样打捞高峰时能起到调峰作用。”市蓝藻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外围泵站以及站内设备都已维护保养调试完毕。

   挡藻围挡太湖沿岸

  设置30多公里“长龙

  在鼋头渚具区胜境景点,靠着岸边的水域漂浮着一条长长的泡沫围挡,在围挡外停着一艘打捞船,工人正在打捞着湖面水草。“这是新弄上的挡藻围挡, 有1225米长,由水面浮体和水下帘子布组合件构成,既能挡蓝藻又不影响湖水流动。”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园艺景观科科长宣国伟介绍。

  “鼋头渚在4月中旬出现了一些蓝藻,但不多,还不构成打捞条件。”宣国伟介绍,5个打捞点的11条吸藻船、30人的专业打捞队和40人的应急后援团队3月中旬就已准备就绪,4月上旬景区的挡藻围隔也已安装完毕。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地处太湖北部,湖湾众多,风景秀丽,但每年夏季盛行的偏南风也将整个太湖生长的蓝藻吹向了无锡水域,而且一些湖湾 处是芦苇荡或浅水坡,不利于打捞船作业。所以,无锡市区在太湖沿岸设了超过30公里的挡藻围挡,抵御蓝藻“入侵”,方便蓝藻打捞。

   ■链接

  蓝藻打捞人力、设备都比往年升级

  蓝藻打捞主要涉及宜兴市、梁溪区(梁溪河与京杭运河沿线)、滨湖区、新吴区、水利局、市政产业集团和文旅集团等7个单位,目前各个单位的打捞人员和打捞设备已经全部到位。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98个蓝藻(水草)打捞点,120条打捞船、1000多名打捞工。“眼下,只安排了部分人力打捞水草,待水藻共生高峰期时, 不仅要派出固定的打捞力量,还会视情况临时增派人手。”市蓝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日平均每天有400人在做打捞工作,4月26日当日全市出动了打捞 人员398人、打捞船只71条。在闾江口打捞点上,今年还改进了设备,采用了下沉上吸式水泵,吸出蓝藻的“浓度”比以前提高一倍,效率大大提高。

  晚报记者 向往 袁晓岚/文 还月亮/摄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