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萍:推进港口名城建设,打造“四个高港”

02.05.2017  10:50

        新华网南京5月2日电(戚轩瑜)近日,中共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顾萍接受新华网专访。访谈交流过程中,新华网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徐寿泉向顾萍书记介绍了新华网江苏分公司在移动互联战略转型、舆情监测与大数据业务产品及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和进展。随后,顾萍书记就高港区近年来在项目建设上涌现出的“二期现象”、党员干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特色做法,以及高港在推进港口名城建设、打造“四个高港”方面的新举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高港区委书记顾萍接受专访。

        新华网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徐寿泉与高港区委书记顾萍交流探讨。

        【访谈正文】

        新华网:近年来,高港在项目建设上成效显著,不少项目还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独特的“二期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顾书记: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力打造实力高港、精致高港、魅力高港、幸福高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全区实现GDP423.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06.0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1.7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人均GDP达2.41万美元(在江苏省96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六),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万元,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超过苏南平均水平,进入长三角“第一方阵”。在人口和土地资源占全市5%、泰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港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占泰州1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达17%,由全市第六上升至全市第二。2010—2016年,连续七年获泰州“四个文明”建设综合考评第一名、实现了“七连冠”。在江苏省社科院发布的“2012—2015年泰州区域转型升级综合指数及排名”中,连续四年位居第一。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头版头条,招引落户了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高港特有的“二期现象”:万向精工新增投资16亿元实施二期项目,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苏萨食品二期追加投资24亿元,计划建成国内最大的椰子汁生产基地和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基地。星徽精密制造主要生产高端五金滑轨和铰链,二期斥资10亿元,加快“机器换人”和“智能车间”建设。益海嘉里集团已在高港数次增资,投资额从最初的2亿元追加至26亿元。统一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统一企业、统实企业、统一超商)先后落户高港,高港也是统一集团在大陆投资布点最密集的区域。此外,一些投资商还陆续将总部搬至高港:华润雪花将江苏地区的销售总部放在高港;星徽五金的研发总部、苏萨食品的营销总部也很快落户;大自然也已计划将家居事业部总部、工程事业部总部驻扎于此,在高港打造定制家具全产业链,建成国内最大的定制家具生产基地。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打造帮办服务软环境,催生“二期现象

        发展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政府的天职。我们一直强调全区上下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并在全区推行“店小二”专业化服务。区委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区四套班子负责人分别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对企业的困难问题列清单、建台账、挂号督办。同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全程实施项目建设审批的菜单定制、跑腿帮办、跟踪协调,努力做到“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店小二”式的专业服务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点赞,有个事例很有说服力,统一集团在大陆有40多个生产基地,集团每年都会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地的发展环境、政府服务等进行测评,高港连续几年都是第一。

        一个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再到投产,往往需要办理不少手续。在高港,我们对项目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建立了“市场主体准入”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两份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法无禁止即可行”。同时,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编制了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4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审批流程图,对登记注册从受理到核准,一律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前面我提到的苏萨食品,还有我们的汇福粮油都是这两年招引的,都实现了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这其中与我们的审批效率高密不可分。

        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不一样,有时找到园区或者部门,可能不对口。为此,我们将“12345”民生服务热线向企业拓展,开通了企业服务一键通,随时接受企业咨询投诉,并交办给有关职能单位。同时,将“12345”工单办理纳入园区、镇街和部门年度考核,后台数据向区效能办开放,对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的,由区效能办跟进督办,并视情作为“蜗牛奖”评选对象。

        二是打造产业集聚好环境,促进“二期现象

        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区、工业立区”战略,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税源经济,形成了新医药、粮油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二期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产业链不断增粗拉长,从而产业的吸附力也不断提升,形成了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去年,我们的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0.46%。新医药方面,培育壮大了民族制药工业领军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2016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90.7亿元,“十三五”期间有望冲刺1000亿元。粮油食品加工方面,集聚了益海粮油、汇福粮油、广药集团、华润雪花、统一集团、苏萨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装备制造方面,主要有船舶工业、汽车零部件等板块,其中万向精工是全球第7大、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三年内将陆续在高港新上10条智能生产线,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轮毂轴承生产基地。新材料方面,全区共有壁纸生产企业20多家,产能占全国30%以上,此外IT电子、新光源等也发展迅猛。目前,我们已建成国家级墙纸、通用动力产业基地和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正加快打造国家级中医药、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努力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支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2015年度,泰州港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排名列第11位,2016年度位次有望继续前移。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我们充分发挥港口这一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江海联运工贸发达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去年,我们开通了至上海洋山港的精品快航,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5万标箱,增幅在长江沿线港口最高,今年我们计划开辟至外高桥保税区、深圳盐田港等地的航线,力争年内集装箱吞吐量达30万标箱。同时,我们已全面启动集装箱码头二期、三期工程,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B区设立,加快与相关央企合作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完善港口的承载功能。

        推进产业集聚,也离不开好的项目建设机制。我们常态化开展产业、税收、环保、安全、技术、就业、节能、规划“八位一体”综合评估,累计否决3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少还是10个亿、20个亿的大项目。同时,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创新“飞地”开发机制,从利益分配、考核奖励等多个方面调动园区、镇街双方的积极性,推动工业向园区“飞地”集中。

        三是打造要素平台优环境,支撑“二期现象

        在科技保障方面,我们常态化开展“企业院校行”、“院校高港行”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4个,实现了院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坚持把离岸孵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聚焦创新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高端产业集聚的重点区域和科学技术前沿发达国家,通过挂牌、合作、驻点等方式,建成包括清华启迪园在内的离岸孵化基地46家(其中海外2家),落实在孵项目35个,招引落地项目9个。

        在土地保障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土地储备银行”作用,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利用,对近年来招引项目占用土地、税收贡献情况逐一“回头看”,最大程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近年来,我们累计盘活存量土地近7300亩,为优质项目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同时,投入资金8.4亿元,建设多层标准厂房40.8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企业用地难题。

        在金融保障方面,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成立了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撬动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常态化开展“金融超市”活动,以对公存款撬动银行增加授信、降低利率,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个阶段提供融资支持,这几年累计帮助515家企业融资近300亿元。

        专访中共高港区委书记顾萍。

        新华网:高港在党员干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有哪些特色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顾书记: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践行新时期群众路线作为一项长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程,沉下心来抓、持之以恒抓,探索形成了“三解三促、两送两增”、“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工作日、“机关干部百村行”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省市委部署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后,我们总结提炼已有经验做法,组织区镇村2800多名党员干部,建立7个工作团、91个走访组,坚持逐村逐户逐企走深访透,为推进“两聚一高”摸实情、补短板、解难题。我们的一名党员干部,走访回来创作了一首歌曲,叫《常到老百家姓家中串串门》,被确定为全市“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主题曲,这也成为我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真情走访的缩影。

        一是坚持走访零距离全覆盖。现在通讯十分发达,联系群众的方法手段也很多,但我们始终认为,点鼠标、发短信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一家一户的走访,看似一个笨方法,但实践下来,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好办法;看起来是个老方法,但实际上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好传统。为此,我们要求“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要做到党员干部和走访对象“两个全覆盖”,即全区所有党员干部要走遍全区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工作中,我们坚持将集中性走访与经常性联系相结合。结合群众工作休息规律,创新“866走访模式”,即工作日早上8点前、晚上6点后入户走访,周六集中走访,通过“晨访夜话”,提高走访的实效性。针对一些年轻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实际,走访之前,我们广泛开展业务培训,设立“情景式模拟课堂”,由村干部担任“讲师”,补农村工作课、补群众工作课,有效避免了盲目上阵,囫囵吞枣。同时,完善常态化联系群众特色机制,依托“周末高港·党员关爱服务行动”、“四进社区”等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回访村居、回访群众。将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我们既沉下心来到一线走访,也注重把群众请上来集体交流,多渠道、多形式了解民情民意。先后召开企业家沙龙、村民代表座谈会、返乡能人创业恳谈会等300多次,座谈对象规模达3200多人次。将网格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科学划分走访网格,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对困难家庭、重点信访户等特殊对象,有针对性安排多名人员进行深入走访,确保力量到位。同时,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将走访收集到的问题,建立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我们一直强调,干工作,千万不能干部有成就感,而老百姓却没有获得感。“大走访大落实”也是如此,关键是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满意。这次大走访,全区共收集了3500多个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把这些问题全部编号,按照区镇村三个层面,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我们要求,对简单的问题边访边解决。群众看大走访,不是看我们的干部下去走访了几次,发放了几张连心卡,而是看我们做了什么。实事求是讲,老百姓的幸福其实很具体很简单,你帮他换个家门口的路灯泡、疏通一下小区里的下水道,甚至在路上跟他握个手、问个好,他都会记住你的好。在走访中,对于群众提出的一些小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的,我们要求必须第一时间解决到位,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解释到位,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大落实”的“质感温度”。对复杂的问题实行分类处置。一类是个性问题。主要是弱势群体生活困难,这类群体家庭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状况也各种各样,简单地建档立卡、简单地给钱给物解决不了问题,用同一把钥匙、同一把尺子也解决不了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六送”活动,即送医疗、送教育、送养老、送技能、送岗位、送项目,做到一户一个挂钩干部、一户一个解决方案,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另一类是共性问题。前期,针对梳理出来的30条共性问题,我们排出了8项重点工作,明确6名区四套班子负责人为牵头领导,落实17家责任单位、24家配合单位,做好跟踪督办,确保按期整改落实到位。比如,孤寡老人用餐难的问题,我们在全区面上建立了16个助餐点,惠及19个村居、近200名老人。比如,留守儿童谁来照看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支以教师、村干部、老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代理家长”队伍,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既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也让家长安心在外打工。比如,群众增收的问题,我们要求各地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对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这方面,我们的白马镇做得就很不错,他们当地有一家雕艺公司,由于缺乏工匠,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白马镇经过与该企业协商,免费为群众进行雕刻培训,凡是培训合格的,一律免费提供工具和模板,村民可以在家中雕刻,产品由公司负责销售。目前,培训班已经启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

        三是坚持常态长效善作善成。在工作机制上,我们明确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固定走访日,让“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永不落幕,让各级干部的心里永远装着群众。这方面,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带头抓好落实,我已经排定了今年全年的走访计划,确保年内把所有村居和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都走一遍。

        这次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在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对已出台的各项惠民惠企的政策进行梳理,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我们制定了工业十条、科技十条、创新十条、人才十条等四个政策;在社会保障上,我们正着手对14类弱势群体的救助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尤其是在大病救助、孤儿补助等方面,将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给最需要得到温暖的群众送去“阳光”。我们要求,政策不是一制定了之,更要送政策、解读政策,坚决杜绝政策停在路上、卡在“最后一米”。

        这次“大走访大落实”,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因为,群众看党的形象,主要看身边的党员干部,很多的政策也必须靠基层干部来落实。我们实施了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对社区干部实行定岗定编、定责定酬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四定四能”管理,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动力。同时,我们建立了三个1%专项资金,让村居服务群众有财力。下一步,我们还将精简社区事务,让村居干部服务群众有精力。

        在推进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我们还注重正向负向激励相结合,做到“拿起两把尺子量”。拿“标尺”激励先进,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同时,拿“戒尺”倒逼后进,先后发出14份督查通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倒逼党员干部带着真情进家门,带着真诚找问题,带着真心抓落实。

        新华网:围绕“两聚一高”新实践,2017年,高港在推进港口名城建设、打造“四个高港”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顾书记:去年7月,我们召开了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实力高港、精致高港、魅力高港和幸福高港的奋斗目标。打造“四个高港”,既是我们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模样。

        我们要打造的“实力高港”,是经济总量更大、产业结构更优、产业特色更强的高港,也是转型升级成效更好、改革创新成果更多、综合竞争力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的高港。一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近两年,我们通过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大突破工作,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共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8个,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超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3个;今年1-2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个,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定力不动摇,进一步提升项目的竣工率,突出项目的含金量,持续推进项目大突破,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竣工80个,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量。二是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我们将在进一步放大“蓝火计划”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借力市三大产业研究院、“泰科易”、“中国技术在线”等平台,更加广泛地集聚创新资源,力争全年新增高质量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建成产学研联合体16个。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产业研究院,及时掌握最新产业动态和技术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带动产业发展整体进步。三是始终把推进转型作为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品牌化、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开展资本化合作、加快上市化步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比如,我们的港城中药养生有限公司原先是一家钢铁企业,受宏观形势的影响,企业效益不太好,在我们的引导支持下,企业与广药集团开展深度合作代工“王老吉”凉茶,实现了从钢铁行业向食品饮料行业的华丽转身,现在,又开发出了“杏润”牌银杏花生露等新产品,在大健康产业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今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高港实施细则》、企业主板上市“三年行动计划”等多个政策,目的就是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做强做大。

        我们要打造的“精致高港”,是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发展更加融合、城市管理更加高效的现代化滨江港城。高港城市不大,最具条件也最应着力建设精致城市。我们将牢固树立“精致紧凑、精明增长”理念,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精心规划。紧紧抓住泰州迈进“高铁时代”、京沪高速道口西迁东移和市区快速路通车机遇,加快完善城市总规和各类专项规划,优化城市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同时,加强对凤栖湖景观旅游区、水景街区二期、新高速出入口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设计研究,以科学规划引领精致城市建设。二是注重精品建设。坚持以城市品质主导城市转型发展,推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塑造转变。今年,我们排定了新一轮“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将实施60个城建重点项目,总投入10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快老旧小区、后街背巷改造,加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打通城市路网,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注重精细管理。坚持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完善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拓宽数字化城管在市容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容貌提档升级,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我们要打造的“魅力高港”,是生态人文特色更加彰显,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城市美誉度、吸引力不断提升,更具个性化风采的高港。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高港建区时间虽然短,但历史文脉悠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重商文化、海军文化。我们将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挖掘与培育相结合,塑造新时期城市精神,建设思想文化高地、道德风尚高地。最近我们正积极与央企开展合作,依托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这一独特资源,在核心港区打造军港小镇,目前已到位海军退役驱护舰两艘,潜艇一艘。二是提升绿色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结合“263”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化工园区的整治。我们有个化工集中区,我们将对存在问题的化工企业采用“休克疗法”,坚决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化工企业采用“死亡疗法”,坚决予以关停。现在全区还有化工企业20多家,每年税收仅2000万元,我们考虑将逐步腾笼换鸟,换来更多绿色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今年年初,我们排定了泰州大桥湿地公园、垃圾集中处理、城区雨污水改造工程、重点道路绿化工程等13个重大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超55亿元,我们将按照项目化管理、责任化落实、节点化倒逼的要求,加快实施推进,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三是提升发展原动力。我们讲魅力,讲环境,不仅包括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也包括了创业发展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消除各类市场壁垒,推动高港成为资本活跃集聚、人才竞相涌入、创业氛围浓厚的发展热土。比如,我们高港在医药、医疗器械、绳网带吊索具等行业拥有营销人员2万余名,他们精通生产、熟悉市场,有资金、有见识、有人脉,创业成功率相对也比较高,针对这一重点群体,我们积极引导广大营销人员把经营范围由营销领域向生产领域、服务领域拓展,鼓励他们回高港创企业、当老板。

        我们要打造的“幸福高港”,是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尊养、住有宜居,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的高港。一是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省委李强书记强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核心的是提高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我们将始终坚持富民导向,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坚持在提高农业效益中增加收入,在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中增加收入,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增加收入,多措并举确保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前不久,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精准服务全面创业、推进富民强区的实施意见》,并从财政上拿出3500万元,设立创业富民券,我们将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尽可能减轻创业主体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努力把创业之火烧得更旺、把富民之路照得更亮。二是提高教育医疗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其中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和医疗。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10多亿元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校车校舍安全工程,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教育上的投入,一方面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继续深化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战略合作,强化医院装备水平和医疗水平建设,使我们高港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水准的医疗服务。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扶老、救孤、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实现弱势群体14类救助对象全覆盖,成为苏中地区唯一的国家“救急难”试点。接下来,我们将把更多的关怀投向低矮屋檐下的困难群体,逐步提高社会贫困补助标准,进一步织密民生托底安全网,让困难群体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个高港”建设是“两聚一高”新实践在高港的生动体现,我们将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不断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真正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硬成果,体现到富民实践中,书写在港城大地上。

        【访谈手记】

    为顾萍的三种情怀所感动

徐寿泉

          在不久前江苏省委举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泰州高港区委书记顾萍作了题为《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的交流发言,从群众的愁容、怒容、笑容三个表情,谈了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的心得体会,得到了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多次点赞。

        顾萍的发言“”了,成了“网红”。从文字精到的发言能看出顾萍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智慧人;从工作学习的履历能看出顾萍是经历丰富、政绩突出的能干人;从群众网民的评价能看出顾萍是造福百姓、一心为民的贴心人。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想采访顾萍,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她的施政理念、创新实践和为民情怀。作为高港的“一线总指挥”,顾萍工作繁忙,联系几次后终于如愿。顾萍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干、知性、坦诚、亲和。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交流,顾萍干事创业的激情 、心系百姓的真情、扎根基层的深情这“三种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干事创业的激情。履新高港区委书记快一年的顾萍说:“高港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老班长王建的带领下连续六年在全泰州市‘四个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中荣获一等奖。接任书记更多的是使命、责任和担当,高平台上再跨越,我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必须努力跑好高港改革发展的下一棒。”顾萍提出全区上下要有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把争先进位、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标杆树起来、立起来,全情投入“二次创业”,干出高港又一个黄金发展期。顾萍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头版头条”,率先垂范,亲自拜访会见重要客商、亲自洽谈项目细节、亲自协调项目落地,不少项目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独特的“二期现象”。她号召全区提高当好服务企业 “店小二”的专业化水准,并提出生态优先,推动绿色成为高港发展的鲜明底色,构建更具“含绿量”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高港蝉联泰州市综合考评第一名,荣获七连冠。

        心系百姓的真情。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顾萍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深入老百姓家中听取意见,收集问题,分类梳理,分工负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坚决杜绝惠民政策停在“路上”、卡在“最后一米”,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大落实”的“质感温度”。顾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凡是关乎民生的事都事事在心,凡是惠及民利的事都事事尽力,凡是符合民意的事都事事呼应。这就是一种心系群众冷暖,情牵百姓民生的态度。

        扎根基层的深情。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委和县委书记是“一线指挥部”和“一线总指挥”,顾萍说:“脚下踩泥土,心中有力量。县委书记就应扑下身子,扎根在基层,工作在一线,奋斗在前沿,与基层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结下深厚情谊和真挚感情。”顾萍扎根基层体会很深的是老百姓的幸福其实很具体很简单,你帮他换个家门口的路灯泡、疏通一下小区里的下水道,甚至在路上跟他握个手、问个好,他都能高兴一阵子,都能记住你的好。作为“班长”,她团结带领“四套班子成员”及全区广大干部经常在基层一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顾萍认为扎根基层要有 “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久久为功求长效,才能赢得群众的口碑,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树起真正的丰碑。(作者系新华网江苏分公司总经理)

高港区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