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黄雀记》获奖了!

17.08.2015  11:08

  茅盾文学奖再次花落南京作家

  

  昨天,中国作家网公布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最终结果,此前就因入围而备受关注的南京作家苏童的《黄雀记》果然榜上有名!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其他四位作家及作品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这是南京作家,也是江苏作家第二次获得茅盾文学奖。4年前,就在上一届,毕飞宇凭借《推拿》为江苏作家首摘茅盾文学奖。而格非其实也是江苏籍作家。评论界称,“江南style”首次成了主调。

  综观总体:江苏作家整体水平高

  江苏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汪政连续三届都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昨天记者采访他时,他人还在北京,他告诉记者,“都是今天最后一轮结果出来后,才知道最终结果的。当然为苏童高兴,也很希望他能得茅奖,但既然做了评委,肯定是要站在全国的角度去评判。”汪政透露:“这次江苏作家乃至南京作家的长篇,整体质量首先就很高,虽然因为不想过多占用公共资源,因此只在十部提名时对外公布了,但实际上,在前面几轮入围时,江苏作家是走得很远的,包括范小青、黄蓓佳、鲁敏等作家。

  说到此番苏童《黄雀记》获奖,汪政不免提到4年前毕飞宇的《推拿》首次为江苏作家摘得了茅奖。汪政说:“以前江苏作家总得不了茅奖,甚至被误认为南方人写长篇就是不行。但我认为,北方风格的长篇审美趣味,很长时间占据了茅奖的评判标准,那种大部头的写实风格,如今正在被多样化的风格取代。”汪政认为,“轻灵唯美的南方审美,得到了茅奖的认可,也得到了应有的尊严。像毕飞宇的《推拿》和苏童的《黄雀记》,非宏大叙事,甚至出场人物也不是很多,但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挖掘,是一样深刻的,同样震撼人心。

  另外,南京评论家何平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生于江苏丹徒的格非、上海人金宇澄和一直在江苏的苏童,这三位都是“江南调调”的代表,可以说第一次,“江南style”成了茅奖的主调。

  对话作家:苏童笑称“奖金都给老婆支配

  昨天,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苏童的电话,当对他说“恭喜”时,苏童答:“谢谢,不容易啊。”苏童这个“不容易”,指的是,他此番虽榜上有名,但排名第五。不过,记者也另外了解到,其实苏童的得票数虽排第五,但与第六名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得奖还是“妥妥的”。从苏童的口吻中,不难感觉出,得了茅奖是件特开心的事儿。而苏童也坦承:“嗯,的确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几年,不管是从获茅奖的作家品级来看,还是从评奖机制上来说,都让文学圈内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让人信服的奖,越来越受尊重的奖,所以得到它的肯定很高兴。”并且,苏童本身对于《黄雀记》也是很满意的,“我总是对于离自己最近的一部作品最满意。不过朋友圈里不少反馈也说这部比上部《河岸》更好。”不过,从公布提名到最终公布的这几天,苏童说自己并没有处于什么“忐忑”的心情中,他笑说:“我也算是‘出道’很久了,在文学圈子里,都已经是快成‘老朽’级别的了。经过了很多大风大浪,说忐忑肯定不至于。那如果最终没获奖的话,也不会很失望。

  自从上届开始,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们,便每人可以得到50万奖金。50万对于一个文学奖项来说,也算是挺可观了。而苏童表示,没有人会冲着奖金去争取茅奖,他卖个影视版权也能挣上不少钱。而当说到“这50万拿回来怎么花”的话题时,苏童回答:“交给老婆!在我们家,我是没有财政支配权的。

  销量调查:相比诺奖,读者更买茅奖账

  记者采访到一家出版社,该出版社的不少长篇小说都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一位责编向记者透露:“相比诺奖,读者更买茅盾文学奖的账。得了奖之后,本来销售情况一般的会变好,本来就好的会很好。

  记者在采访新街口新华书店时得知,当8月12日晚十位提名作家的作品公布之后,他们就立即开始按照提名名单进行备货。而昨天正式公布后,金宇澄的《繁花》居然已卖断货!苏童的《黄雀记》也有很多人特地来购买。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繁花》明天就会到货,目前获奖作品都有!

  作家解析

  五位得奖作家票数接近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据悉,今年的茅奖被称为“史上最激烈角逐”,共有252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这一数字比上一届多出70多部,但获奖作品将不超过五部。最终胜出的五部作品按照得票的顺序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的《繁花》、李佩甫的《生命册》、苏童的《黄雀记》。另外,最终公布的第六轮实名投票已经在中国作家网上公布,可以看出,五位作家作品的得票数都相当接近。不过前五名却与第六名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在61名评委投票中超出近30票。

  格非——他的中篇曾被视为“最玄奥”的小说

  格非、苏童和余华,在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先锋小说三驾马车”。那时候,他们都20出头,成名甚早。格非生于江苏丹徒,后来去了上海读书并任教。2000年北上,现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这“三驾马车”中,格非的小说被称为“迷宫一般的叙事”,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江南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是格非沉寂多时、贯穿多年的力作。《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茅奖评委之一陈晓明评价:“这套书可理解为20世纪中国的乌托邦精神气质。格非的独特之处不是把它作历史宏观的还原,而是把这样的乌托邦放置在中国人的心里。

  王蒙——八旬高龄摘茅奖,被称“写作奇才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一举成名的王蒙,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如今以八十一岁高龄第一次得到茅盾文学奖,因此外界也有些评论认为,这其实是一个“终身成就奖”。而茅奖评委之一汪政认为,王蒙可以说是一个写作奇才,“他旺盛的创作力和博大的知识体系令人称奇。我觉得写作这个事,不以年龄论英雄。

  陈晓明也称:“王蒙先生这次以耄耋之年夺得本届茅奖,这并非只是出于评委们对王蒙先生表达尊敬之情,尽管这样的表达也合乎情理,根本在于,《这边风景》足以撑得起它独有的小说世界。”据介绍,《这边风景》是当代少有的反映了多民族生活的作品。它写于“文革”时,完稿后王蒙曾把它束之高阁。三十多年过去了,某日偶然发现手稿,再拿出来细读,谁想到,事过境迁,历史反倒有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是修改出版。

  李佩甫——典型实力派,处于创作高峰

  对于河南作协主席李佩甫,汪政的评价是“典型的实力派,正处于创作的高峰上。”李佩甫曾经表示,“我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或者说是写‘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我是把人当作‘植物’来写的。”他称——《生命册》是写“”的。写了一个人五十年的历史,写的是“”的生长状态。同时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内心独白,也可以说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而陈晓明认为,“作为乡土叙事的卓有成就的实力派作家李佩甫,他的《生命册》书写乡村生命在现代社会的困窘与脆裂,乡村人在城市永远找不着生存的路径,也不会真正热爱城市,城市的魅惑如同他的初恋情人梅村一样,也渐渐失去了光彩。

  金宇澄——文学界黑马,文坛奇迹

  对于被评论为“文学界黑马”的金宇澄,汪政则认为是个奇迹,“金宇澄早年写过书,后来一直做文学编辑。而他创作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也很有趣。这真是个文学个案。

  1952年出生的金宇澄,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他一直是《上海文学》的编辑,2012年以满纸沪语完成了一部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一问世就反响强烈,一举摘得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后来又获了几个大奖。《繁花》的写作方法很特别,有人说它极为传统,是海上文坛旧日笔法;也有人说它极为先锋,绝对是文青们的最爱。

  苏童——小说家中的明星

  生于苏州、居住在南京的作家苏童,被陈晓明称为“小说家中,苏童是少数几个明星作家之一。他有固定的铁杆粉丝群,不同年龄层都有。如今苏童也人到中年,对于如今的年轻读者来说,他也是大叔级的男神了。但苏童的小说却酷爱写年轻人的生活,尤其是他的枫杨树故乡或他的香椿树街。

  《黄雀记》写了什么?这本被苏童当做是自己50岁生日礼物的作品,借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人人熟知的成语,展现了一宗绵亘了两个时代的错综复杂的案子,带给三个懵懂少年的无常命运与纠葛人生。在去年的上海书展中,苏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部小说曾经差点叫做《小拉》,熟悉南京的读者都知道,“小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南京流行的一种舞蹈,最适合表达男女之间的协调和愉悦。他自己也曾是小拉高手,“我年轻的时候经常跳的,也和我太太跳。”书中还随处可见扫帚巷、东井亭医院、箍桶巷这些南京地名。而对于这本书,评论家程永新曾说:“苏童一度从天上落到地上,现在他又开始起飞了。《黄雀记》在艺术上处理得非常完美,同时关键之处在于话题非常敏感,而且会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记者仲敏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