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博会:让民间工艺自信登台
11月24日,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活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0个省、50余个城市的3000多位民间工艺家,百余种民间工艺美术精品齐聚苏州,累计吸引观众20余万人次,直接成交额超亿元。
作为此次展会的主要承办单位之一,苏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成从武认为,民间工艺有充分底气来展示自己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这也证明了当下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民博会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民间工艺来展示这种自信。
荟萃全国民间工艺 地域文化彰显独特魅力
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民间工艺品同台竞技,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山花奖评奖作品展区,江西安义县邹双印、邹双勇两兄弟向记者展示了15米长的板雕书法作品《自叙帖》。板雕书法,是在木板上雕刻复制古代书法名作的一手技艺。尖尖的刀锋游走,把书法家笔走龙蛇的气势和立体美感还原在木板上,使书法字体的钩形切面和其饱含在墨韵中的情感传神地表现出来,动态十足,充满活力。如今,邹氏兄弟共创作大小板雕匾额8000多块,他们的板雕技艺已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只需一把剪刀,一张小小的红纸就会变幻出无穷魅力,美丽的窗花、婚礼的喜纹、精致的饰品……”山西省非遗代表传承人李爱萍带着刚获奖的中阳剪纸作品《六畜兴旺》在现场展出。中阳剪纸是起源于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当地汉族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蕴藏着大量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图腾符号,充满“晋地风情”。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文化信息,在中阳民间艺人的剪刀尖上丰富地表现并保存下来,许多纹样堪称历史的活化石。中阳剪纸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如今,中阳县不少学校已经将这门技艺搬上了课堂,中阳剪纸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瑰丽晶莹、色彩斑斓的台湾七彩玉也格外引人注目。“玉石文化底蕴深厚,台湾七彩玉是台湾三大名石之首。我们是台湾最大的七彩玉生产经营企业,也是第一个参加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的台湾七彩玉企业。”该展厅销售负责人介绍,由于原材料珍贵、做工流程繁杂,近几年台湾七彩玉不断升值。“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提高,这次参展也是一次文化上的沟通和交流。”他说。
“天青色等烟雨”的天青色是什么色,瞧瞧天青釉汝瓷就知道。在江西展区,由朱文立、朱钰峰父女带来的天青釉汝瓷吸引了不少行家驻足流连。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首。朱文立作为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先后研制成功了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汝瓷,还恢复了失传800多年的汝瓷独特的天青色釉。“汝瓷的成品率不到10%,更不用说精品率了。”朱钰峰说。朱钰峰作品《如意尊》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此次他们带来的作品《三牺尊》再次成为“山花奖”夺奖热门。
苏作精华一枝独秀 “活力非遗”在传承中创新
苏州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苏州就拥有10大类共3000余个品种,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民博会上,这些“苏州造”精品的传承与创新,也无不令人称奇。
“能做到这种精致程度的仿古铜炉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它同样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样一种很见功夫的技艺传承。”来自上海的周贵慈先生在巧生炉展位旁称赞道。在相城展区内,十几件大大小小的精致铜炉在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这正是工艺美术大师陈巧生花费了近20年、精心钻研传统铜炉铸造技艺、运用失蜡法铜炉铸造传统技艺制作而成的精品。“每一个炉子无论是外形铸造,还是錾刻手法,‘面世即精品’,这是我们对待传统铜炉制造技艺传承的态度。”展位一名负责人说。
“苏作之灵气在于精巧,而核雕则是这份精巧的集大成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核雕传承人宋水官在展会现场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正如明朝魏学洢《核舟记》里所形容的,在核雕展区,一枚核舟低调亮相,在放大镜背后缓缓转动,舟上小人的神态、动态清晰可见。看着核雕后起之秀们创作的一件件精致的参展作品,宋水官大师也赞赏核雕后继人才的坚守和创新。
而在另一边,为了让观众有直观感受,吴罗传承人、高级工艺师李海龙把素罗织机搬到了现场,一面织罗一面演示。吴罗成品中,一面素色的扇子让众人惊艳不已。原来这就是“轻罗小扇扑流萤”里的罗扇,但在今天可是件高大上的工艺品。李海龙介绍,一面罗扇的制作流程需要半个月,售价在1600元左右。“可愿意学的人不多,坚持学下去的更少!”李海龙感慨。今年63岁的李海龙至今只收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是他的儿子。
在苏州,子承父业,以家庭为单位传承技艺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史忠明、史志晔父子对苏作家具的那份执着,还是蔡金兴父子对藏书砚雕的孜孜不倦,都反映了当代苏州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自发性回归。”吴中区文联副主席凌奕表示,许多年轻人正在利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新的平台,将古老的艺术精品推广出去。打造“移动园林”的钱建春,正是在继承香山帮建筑精粹的基础之上,创新建筑建造形式,把在坊里制作完毕的园林元素整体“打包”,让建筑如同“七巧板”一样实现搭建。展厅入口,一座实景再现的苏式园林正是钱建春的得意作品。
“手艺苏州”大放光彩 文化产业乘势而上
今年,随着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博物馆和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颁奖基地花落苏州,苏州这座“天工之城”对全国民间工艺展评工作的贡献也在激增。“我们希望通过苏州民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打响苏州民间文艺品牌,这对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成从武说。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对此次展会表示极大关注,他表示,要通过展览和评比增强民间艺人的自信,尝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设计,适应多样的审美需求与文化时尚的商业思潮,使传承起案件的民间手工艺在新的市场中站住脚。
目前,苏州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项,居全国各类城市之首,其中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类就有昆曲、古琴、缂丝、宋锦和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5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9项,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其中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类有17项。
作为经济大市,苏州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不断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手工艺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和全面的手工艺人才培养体系。从2012年起,苏州就开始启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的工作。
今年,苏州民间艺术的几件大事更是羡煞旁人:11月12日,苏州画家、太湖画院院长蒯惠中的作品《华山松云图》被国家主席习近平当作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3日,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培尼亚和里韦拉》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给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今年6月,姚建萍的另一幅苏绣作品《木槿花开》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了韩国总统朴槿惠。
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带火了苏州宋锦。作为APEC特色中式服核心面料的供应商,苏州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人气爆棚,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面对“突然降临的幸福”,企业负责人吴建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独木不成林”、“一枝独秀”很难使苏州宋锦国际化。几天前,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跨塘红星宋锦织造坊达成合作协议。“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宋锦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合力,带动整个苏州丝绸产业的振兴,这是提升苏州宋锦产业化水平的必然途径。”吴建华说。
“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这些民间艺术搭好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企业,机会来了就要牢牢抓住,有些机会可遇不可求,”成从武说,“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清楚地认识到,单靠一两次展会、一两次‘国礼’待遇,不可能一劳永逸。要谋求民间工艺的常态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在方方面面下大工夫。”
编辑: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