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种植30亩淡水草 千年“关席”能否迎来春天?

04.07.2015  16:19

  □苏报记者周建越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浒墅关镇的青灯村,只见在原村部旁边,一片绿油油的席草已长到1米高了。“这批席草大概可长到1米5,在7月15日前后收割。这样,浒墅关地区又将有成批席草产出了。这30亩席草,可大小编制千条以上的‘关席’。”在田边劳作的村民施永赳说。

  昔日草席摊摆满运河两岸,如今几近绝迹

  “说到浒墅关的草席,现在的青年人都不知道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浒墅关运河两岸,每到夏季,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草席摊,即使是通安等地的村民,织好了草席,也都要运到这里来交易。在大运河里,到处是装草的船与装席的船。”今年50多岁、长期关注浒墅关“关席”变迁的詹晓平,向记者描述了当年浒墅关地区“关席”盛行时的场景。

  事实上,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乡村可用“家家种草,户户织席”来形容。据《浒墅关志》主编殷岩星老人介绍,浒墅关席所用的席草,原是生长在大阳山区域的野生草,被先民发现其特质后加以栽培,逐渐形成“种草织席”风俗。明清时期是浒墅关草席编织的全盛时期,“关席”与浙江宁波出产的“宁席”,成为中国席业生产上两大名席。

  据记载,1952年浒墅关镇上席行、席店有92家。在上世纪80年代,浒墅关镇还设有“江苏省吴县供销社草席收购站”,专门负责草席原料和成品的购、销、运等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关席”的最高年产量达到过300万条,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社会变迁,织席这门传统手工产业逐渐衰落。如今,在浒墅关镇上,只剩下施永赳一家还在坚持着手工织席卖席。镇上小规模席铺也仅剩下了施永赳、夏木泉、顾国中三家在经营。

  “机器编织一条大席只需个把小时,手工编织差不多要花上3个人工。浒墅关的手工草席生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逐步开始衰落,特别是经多年的老镇改造、乡村变迁之后,那种十分笨重的原始织席架等,现在已很难寻觅。”詹晓平说。

  故宫专家三访浒墅关,确定“关席”属“皇席”

  “我花了四年多时间寻寻觅觅,今天终于找到了‘皇席’了!”去年11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故宫乾隆花园修复的多位专家,第三次来到古镇浒墅关,希望能找到“皇席”的前世并修复“皇席”。专家苑洪琪为“皇席”身世进行了4年多调研,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进行反复考评,最后,她从浒墅关镇草席的历史、材质、工艺上得出了“皇席”即为浒墅关“关席”的结论。

  事实上,浒墅关草席为“贡席”的说法在《浒墅关志》中早有记载。历史上,浒墅关草席经精制、精选入宫的,称之为“贡席”。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经浒墅关,见到“关席”后抚掌叫绝。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多次派“采办”到浒墅关选席。

  记者在施永赳家看到,他们家保存了完好的织席绷架。“织席看上去非常简单,但织起来,送草、压紧,却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施永赳说,织席的工艺包括劈麻、牵筋、上扣、湿筋、添草、落扣、卷筒……环环紧扣,每道工序十分考验织席人的手上功夫。“我们传统的织法,穿草的线,用的是麻绳,整条用材天然生态;如果是机器编织就不行,要用上尼龙线才能织紧。但纯手工,一般不能像机器压制的那么整齐划一。机压的快速,加上编织成本的悬殊,要大量恢复手工‘关席’恐怕还需未来由市场来决定。”

  今年86岁高龄的张老伯,曾是浒墅关数得上的织席好手。他告诉记者,做“关席”,麻绳是经,席草是纬,2万多根草才能织成一张席,“好的浒关草席质地柔软,粗细均匀,即使出汗也不会发粘,编织得很紧密,压上去还有弹性,小孩尿床都不会漏。”

  恢复种植30亩淡水草,希望擦亮“关席”名片

  曾经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千年“关席”,能否迎来春天?浒墅关人为何要恢复“关席”呢?

  詹晓平说,一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不想让“关席”手艺失传;二是适应现代人对纯生态物品的需求,因缺少席草,也没人愿做,如今你想多买几条纯手工草席,已非常难;但苏州农村一带,每遇孩子结婚,都要买上一条被称之为“和合席”的手工席,而苏州人“席”“喜”同音,也是为讨一个口彩。特别是现代人有返璞归真的需求,天然手工草席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詹晓平总结“关席”几大优点,一是透气好,将草断开,能看到都是网状形态;二是有弹性,柔韧性好,很耐用,一条席经常擦擦、晾晾,用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三是原生态,浒墅关区域水土长出的淡水草光洁,滑爽,更有清香。“现代人条件好了,夏天都开空调睡;而睡在草席上,人不容易着凉。”詹晓平说。

  记者了解到,最近两年,浒墅关镇党委、政府对恢复“关席”文化,已有一个新认识。“我们正在计划重振‘关席’雄风,将草席的传承发展,提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之上。”浒墅关镇纪委书记冯寿前说,目前,浒墅关镇首期试验恢复种植的30亩良种淡水草,长势良好,镇里将有计划地鼓励辖区农户编制草席,走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道路。

  “我们的淡水席草,要比浙江、安徽一带的席草弹性足、质地好,更适合制席。镇政府还在计划建立草席精品展示馆、生产观赏基地,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重新擦亮浒墅关‘关席’这张文化名片。”冯寿前说。

  记者同时也了解到,一种用苏绣与草席相结合打造装饰草编装饰席也在尝试之中。“在日、韩等,十分讲究环保,用席草编制席子、坐垫、墙上装饰等几乎无处不用,我们浒墅关‘关席’自古久负盛名,我们应该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的这份非物质文化,继承好、传下去。相信通过有意恢复与培育,一个几乎断绝的‘关席’产业链,不日将重现辉煌。”詹晓平说。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