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医胸痛中心44分钟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1月5日,因急性心肌梗死,在靖打工的佘先生,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120救护车等无缝对接,上演“救心接力赛”,从就诊到转诊再到手术完成仅仅花费79分钟。其中,市人医胸痛中心手术救治时间仅为44分钟。这也是2017年12月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救治急性心梗病人用时最短的一个案例。佘先生的幸运,正是源自市人医胸痛中心“救治绿色通道+信息技术”组合搭起的“救心高速路”。
79分钟“救心接力”
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由于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何在最短时间对患者病因做出准确判断至关重要。
1月5日11:00,距离55岁的佘先生出现胸痛症状已经过去1个小时,因实在疼痛难忍,他才急忙赶往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11:45左右,佘先生到达该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心电图检查。
11:52,第一份心电图出炉,结果显示,佘先生已经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需转院进行手术。
作为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网络成员,市第二医院值班医生张伟一边通知患者家属准备转院,一边将患者心电图数据通过微信发送至市人医胸痛中心网络急救平台,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冠脉病区主任胡方斌立即响应,分析心电图,确定是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将患者立即转至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绕行急诊科直接到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治疗。
11:55,张伟启动120转诊,派专业人员护送。同时,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副主任医师聂亚彬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进行紧张的术前准备,导管室所有人员到位。
12:20,120救护车到达人民医院,患者及陪同工友因没带足费用犹豫是否手术治疗。聂亚彬立即向患方说明,胸痛中心对于高度危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绿色通道。
13:04,患者接受手术,吸出大量血栓,植入支架,患者胸痛明显缓解。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日益增多,这类病人主要症状是胸痛,这些疾病发病快、进展快,如果不及时诊治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死亡。”胡方斌介绍,市人医胸痛中心成立后,与多家基层医院签订了协议,逐步形成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实现120、基层网络医院,以及中心救治的无缝对接,大大缩短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这个病人从就诊到转诊及手术完成仅仅用了79分钟,从转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到开通血管只用了44分钟,比胸痛中心标准90分钟缩短了46分钟,大大缩短了心梗病人心肌中的缺血时间。
院内外联动与死神赛跑
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且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病发后越早治疗越好。据有关统计,急性心梗患者若能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合适的治疗,死亡率为2%~3%,若延迟到发病6小时后再治疗,死亡率则上升至15%。
“以往的急性胸痛治疗,从拨打120,到院前急救,再到进入医院、挂号、检查、缴费、手术,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稍有耽搁,都会直接影响抢救结果。而胸痛中心成立后,胸痛患者可以直接绕过急诊,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至,多方协同,共同施救。”聂亚彬说,在基层医院或上急救车时,患者的病况、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数据就会上传到靖江市胸痛中心网络急救平台,由平台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情况,并通过网络远程设备全程指导抢救。“胸痛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随时对患者大开‘救心之门’。”聂亚彬告诉记者,受益最大的是患者,因为时间越短,治疗效果就越好。正如我国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倡导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该中心还可在患者入院前开始手术前的准备,为了争分夺秒,实行“先抢救后收费”,患者一到医院即直接送到导管室进行治疗,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链接:胸痛不能忍字当头
据了解,在市人民医院医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不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宝贵时间,胸痛发作后两小时就医的并不多,大部分患者是在发病后3个小时甚至更晚才到医院,“从以往的接诊情况来看,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症状时,往往抱有“能忍则忍”的想法,实在扛不住才会到医院就诊。还有的患者则坚持认为,晚上医院没有好医生,一直强忍到第二天才就诊,这些做法往往让患者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聂亚彬提醒市民,“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可救可治的重大疾病,救治的关键就是进行成功的早期优化再灌注治疗,实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速度、第一效果的再灌注,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救治。所以,一旦出现胸痛应尽早识别,迅速拨打120;确诊后,家属应果断决断,尽快签字同意手术,这一切都是为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据介绍,天气寒冷、饮食不合理、熬夜、烟酒等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市民还应该坚持定期体检,尤其是“三高”人群,冬季更应控制好基础病。若突发剧烈胸痛,要提高警惕,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