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聚焦大学生创业 想当老板需量力而行

12.03.2015  12:59

  前天,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直言,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比去年多出28万人,所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来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

  嘉宾

  陈丽芬: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

  张红: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工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

  陈郁:扬子晚报南京采访部副主任

  大学生找工作易茫然

  主持人:我们在做前期调查的时候发现,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到了用人单位以后,又会发现自己学的知识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请问,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这种茫然,您觉得他的原因是什么?

  陈丽芬:现在的学生第一家庭条件也好,第二在学校只注重理论书本的学习,同时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网络时间,有的人很多,来了一两天、两三天感觉适应不了,就是上班下班的纪律约束,他们也觉得可能不适合这个工作。

  张红:大学教学体制和社会的脱节,是造成咱们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一种茫然状态的主要原因。比如说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的人生成长过程当中,他就不是很独立的。另外,在他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学习专业的过程当中,对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能派什么用途,我今后怎么样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这也是一个茫然。第三个他可能在取舍的时候,是想地点也要好,今后发展空间也要大,还要收入不错。

  大学里缺社会实践基地

  主持人:如何让学生在毕业时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张红: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说到部分高校要向应用型转型。这次我也带了一个建议来,就希望国家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机制,出台一些政策。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因为我是行业主管的高校,到企业去,行业的企业他是大学生来接受实习,比如像南化公司,原来专门有部门去管理,而且有一片宿舍就是给全国化工行业的学生来实习,提供他的住宿、吃饭,全都是保证的,现在的企业很难能全方位地提供这一块儿的职能,所以我还是建议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国家也要拿出一部分来鼓励、补贴企业在这方面所承担的成本。

  陈丽芬:如果学校主动有这样一个实习教育的机制,企业还是挺愿意接受大学生来实习的。在这个大学生中间,一百个人中间,不可能说每个人都愿意来,或者我觉得每个人都合适我,但是至少我能够在更多的人中挑选我有用的,或者是更多的机会有很多学生愿意到我们公司来。

  考研“降温”说明学生理性

  主持人:一项统计显示,今年的考研人数是164.9万人,和前一年相比少了6.5万人,这也是连续两年考研人数在下跌,你们怎么看待考研热降温?

  张红:我想不能绝对的因为人数少而是降温,同样地我感觉这些年考研是越来越难,可能有一部分就觉得难了,我知难而退,第二个他可能更理性,就觉得我可能更适合于到岗位上,我去创业,到工厂去,到实践的公司去,直接就业,也是一种选择,所以我觉得学生现在是更理性。

  陈丽芬: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更理性呢?他们会准确地判断自己,然后规划自己今后究竟是做什么,是在第一线岗位上做,来发展技术方面呢,还是向研究、管理岗位去发展,他肯定对自己有个判断和规划,所以很多人说我还不如先工作,先工作完了以后,再考虑今后要怎么样发展,三年、五年以后我还可以选择再学习,因为我跟很多的学生交流,所以研究生考试降温,我觉得也不全是社会上对研究生有什么偏见或者怎么样的一个原因,而是他们人生目标更明确了。

  想当老板要量力而行

  主持人:请问两位代表,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他有创业的梦想,您是成功企业家,能不能给这些怀揣老板梦的大学生切身的一些建议?

  陈丽芬:做企业也好,你做公司也好,总之要从小事开始做起,从我做起,这是第一个要具备的条件。第二我觉得他还要有一个坚强的内心,另外还是要抓住机遇,要敢想敢做,要快,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张红: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不是懂了技术就能创业的。第三就是你情商还要高,内心还要强大,你的心理素质还要好,其次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要高,在他们迈第一步的时候,就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是说马上我就能成老板,马上我就能拿到多少年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