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巴赫,曲高未必和寡
今年的紫藤花开季,南京森林音乐会将再次在中山陵音乐台启动,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聆听经典,触摸高雅。回首2015年中秋前夕,首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将开幕式主题设为“当昆曲遇上巴赫”。那一刻,我们看到古老的巴赫、经典的巴赫和经过现代演绎的巴赫,透过300多年的时光,穿越中西方的不同语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让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巴赫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被尊称为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他的音乐,成就了巴洛克音乐巅峰,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重要支柱,也为随后的古典时期开启了一道门。
巴赫音乐之美首先在于独特的均衡性,他作品中每一个音符在大结构中的细部都严丝合缝,异常精致工整。然而,巴赫音乐感染我们的并非只是旋律之美,还有经音乐形式转换而成的思想之美、智慧之美和境界之美。他的作品普遍蕴含着严谨的思维和内在的哲理,以高度的哲思构建起了音乐的理性大厦。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不仅需要雄厚物质力量的支撑,更需要高远的精神力量引领。我们迫切需要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能力来支撑我们的精气神,迫切呼唤属于我们时代的文艺精品巨作应运而生、绽放光芒,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去润化每个人的心灵和思想,去提点与阔大人生。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消费品,更是一种与国力强盛、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精神活动。
所以,我们聆听巴赫。
被视为“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人们往往敬而远之。不过,曲高未必和寡。音乐中最美妙的部分,就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说:“音乐中,最重要的都不在音符里。”也正如巴赫自己所言:“音乐是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
音乐中有生活的体悟,有人性的真实,有情感的共鸣。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五线谱、听不懂和声等等,用心去听吧,在反复的聆听中,你一定会心有所悟。
巴赫的巨大贡献之一,在于他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地位上解放了出来。从此,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古典音乐和其他所有艺术形态一样,只有植根于民众之间,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才具有强大的延绵不断的生命力。它不是装饰品,不是奢侈品,不是老古董。一直以来,大众对古典音乐的需求,像一条巨大的潜流,在这个过分浮躁的时代一点点沉静下来之后,我们乐观估计,这条河流能越来越清澈,越来越宽广。
73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将中国人民推上了文艺主人的宫殿。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应该说,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方向始终没变,中国文艺发展的大道始终没变。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应是古典音乐走向大众、亲近大众的过程,是艺术从“小康”到“大同”的过程。
有了去年的“巴赫”,今年的森林音乐会也让人多了几分期待。在这里,将有更多的经典名曲被大众聆听。这不仅仅是中国梦的理想“将在”,也是作为高雅艺术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所在”。 张潇文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