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老虎山上两座炮台遗址险因施工被掩埋(组图)
炮台被埋。 丁进 摄 |
▲昨天炮台被重新挖出。 |
挖掘后炮台有所损坏。 张可 摄 |
龙虎网讯 2015年我们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然而,目前南京境内还有很多抗战遗迹得不到有效保护。日前,鼓楼区老虎山上的两处炮台遗址,就因附近施工被黄土掩埋。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炮台遗址因尚未公布为文物,故无标示,被施工人员忽视。有学者呼吁,老虎山炮台保护完好,应该尽快制定规划保护。
现场探访 炮台经历“埋了再挖”,结构已经受损
1月10日,南京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登老虎山时,发现山顶上的两处炮台遗址不见了。根据他现场拍摄的照片,炮位(火炮基座)已经被黄土掩埋。“周围正在进行防山体滑坡施工,可能是施工人员所为。”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在丁进指引下探访现场,发现水泥炮位已从土中重新挖出来,并围上了隔离线。炮位直径7米左右,由水泥砌成,陷入地下约50厘米,为标准圆形,内侧共开十几个储弹洞,并开一出口连接地道,为运送弹药之用。“之前,炮位保存得非常完好。”丁进介绍。但记者看到,经过“埋了再挖”,炮位部分构件断裂,圆形结构被破坏,同时,运弹口出现了塌毁。
现场,施工牌上标注为“防山体塌方施工”,但对于炮台被掩埋,施工人员却表示“不知道”。附近居民透露,大家对老虎山上炮台的情况很熟悉,可能最近发现炮台被埋了就上门反映,施工方进行了整改。
学者建言 山上还有其他遗址,建议开发建遗址公园
地方志记载,南京各炮台始建于晚清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1935年以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南京各炮台实施了扩建增筑工程,编为龙(乌龙山)、虎(老虎山和幕府山)、狮(狮子山)、马(马家山和清凉山)、雨(雨花台)五座炮台。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又增设了甲一台和甲二台两座高射炮台,上述炮台成为江宁要塞部队的主要力量。
今天,这些炮台有的完全消失,有的只剩下遗址。老虎山则是保存情况较好的一处。除了此次被掩埋的两座炮位,山顶上还有一座炮位以及完整的地道,长约十几米,宽约2.5米,高约3米。地道两侧,有多个大型弹药库,地道顶部,开两处天窗作为透气口。从地道进入走到头,即可从炮位回到地面。
“通过地道,就可以体验当时炮台部队的运行。”丁进近年跑遍全国大小炮台遗存,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复建老炮台,他认为南京老虎山炮台、清凉山炮台等遗迹规模较大,现状较好,而且是原物,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今年又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政府部门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利用开发,建成遗址公园,让更多人了解南京的抗战历史。”
政府回应 炮台将公布为文物,区政府应保护好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已经召集专家考察老虎山、清凉山炮台现状,在区政府公布下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里,正式确定为文物。
在这段时间内,鼓楼区应该做好保护、巡查,否则就可能出现此次因为施工导致损毁的情况。“至少要竖个牌子,不然施工人员都不知道这些水泥建筑,是将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历史
南京保卫战中 老虎山炮台战至最后一刻
老虎山位于鼓楼区下燕路南侧、幕府山与长江大桥之间,与长江江滩不足500米,虽然海拔仅有60多米,却是老下关区域一处重要的天然制高点。两座炮位位于老虎山山顶北侧,相隔5米,距离山崖不足10米,视野极佳,长江两岸尽收眼底,江面来往船只动态一目了然。
南京抗战史学者丁进、唐凯介绍,老虎山炮台是“江宁要塞部队”的重要部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重兵包围南京时,炮台守军竭力反击,同时掩护中国军民撤离。其中老虎山炮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根据《澄镇宁各要塞区作战经过及心得概要》记载,1937年12月12日晚间8点,老虎山炮台向红山、北固山集中射击,掩护友军撤退,“沦陷日”13日凌晨3点,老虎山炮台官兵毁炮撤退,生死不明。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摄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