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兵上央视寻南京初恋 曾住大彩霞街
72年前,抗战老兵潘庭槐与他的初恋相识,如今,耄耋之年的潘老不顾高龄,不辞辛苦想要找到初恋。28日,老人在孙女陪同下到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录制节目,透露初恋的家乡在南京,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今天他将来到南京故地重游。而初恋若在,她留存的老照片里既有两人当年的美好回忆,也有一个民族的时代记忆,弥足珍贵。
17岁弃学从军,参战攻打弋阳城,打跑日军
1937年,潘庭槐17岁,本是温州瓯海公学(今温四中)学生,卢沟桥事变后,他便动了投笔从戎的念头。刚好中央军校十七期来温州招考,潘庭槐便和表弟一起报考并同被录取。但由于潘庭槐遇上母亲去世,因奔丧错过入伍日期。但后来,他又考上了宪兵学校,先后驻任安徽绩溪、芜湖、江西南城、上海北站、浙江衢州等地宪兵分区队长,参加了浙赣战役弋阳冲锋战及督战。
潘庭槐告诉记者,宪兵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督战和肃贪,参战不多。在当时的中国,宪兵的地位很高,因为培养一个宪兵很不容易,一名普通宪兵的待遇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连长。1941年部队从安徽开拔到浙江时,要经过安徽省弋阳城,当时弋阳城内驻扎有300多名日军。为了夺取弋阳城,部队临时组建三个营:警务营、宪兵营和保护营,共1000多人。第一个攻城的是警务营,成功后,第二个攻城的便是潘庭槐所在的宪兵营,当宪兵营攻城的时候,日本人由于兵力不够,抵挡不住,就弃城逃跑了。
帮叶挺买花生,陪张学良打球,亲历南京受降
潘老在战争年代,与当时的不少风云人物都有过交集。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当时负责看押叶挺的是宪兵王学璋所属的排。而潘老恰是王学璋的上司和好朋友,平时经常到王学璋那里去。“当时他被囚禁在一间密室里,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潘老回忆说,叶挺喜欢看书,桌子上常常堆满了书籍和报纸,“记得他喜欢吃花生,我经常会帮他捎一点带进去。”叶挺还曾在潘庭槐的笔记本上写下“潘庭槐是个好同志”作为留念。而潘老另一位特殊的朋友是张学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一直被软禁在宁波奉化溪口,当时已经是衢州宪兵队长的潘庭槐曾在溪口住过一段时间,“他很喜欢打排球和篮球,有时候人不够,就叫我一起打球。”
1945年9月9日,日本政府向中国投降,受降仪式在南京的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潘庭槐时任宪兵十五团三营八连少尉排长,当时上级要求挑选最优秀的宪兵去受降,因为他带的排是全团综合能力最好的,所以他便入选担任受降仪式外围警戒的负责人。据老人回忆,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向当时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了投降书后,低头走出的时候,刚好被在场的摄影师拍下,“站在镜头旁边,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那个人就是我。”
省吃俭用自办草根抗战展,寻找初恋成最大心愿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在龙湾海滨街道的宁村宗祠里办了一个特别的展览,里面有许多实物和图片,大多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东西,有抗战胜利纪念章,有宁村已逝抗战老兵个人简介,还有一些抗战时期的老照片、老物件。自费办一个这样的展览教育后人一直是老人的心愿,但其实老人还有一个藏得更深更久的心愿,“找到自己当年南京籍的初恋女友,一是当年他俩在南京、芜湖等地拍过很多照片,他自己保留的这些照片在新中国成立后都遗失了,如今他想找回这些照片丰富自己的抗战展览馆。二是她亲历南京大屠杀,是历史证人。”
老照片里留存着两人美好回忆,冒着生命危险见女友
潘老要找的这位初恋叫董馪(pīn)。“1943年,他在驻防安徽芜湖时,认识了驻地芜湖湖滨公园附近一家武馆的拳师王少海。”爱好武术的潘庭槐隔三差五跟王少海切磋,一来二往两人成了朋友。在王少海的家里,潘老第一次见到了王少海的小姨子——当时来自南京的高中女生董馪。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成为彼此倾诉的知己。
据潘老回忆,大约在1943年上半年春天,初见董馪,“圆圆的脸蛋,学生模样的短发,很文静”。因为自己是驻扎芜湖的宪兵分队长,所以行动相对比较自由,会隔三差五到武馆健身,然后在武馆吃晚饭。两人经常在饭后绕着湖滨公园散步,一起看电影,当地的照相馆留下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照片,也留下了彼此难忘的美好记忆,“我当时负责中山路中央银行芜湖分行的护卫工作,吃住就在银行里,照片就是在银行对面的照相馆里照的。”
后来,董馪回老家南京,潘庭槐饱受思念之苦。虽然芜湖和南京只有40公里距离,但危机重重。他冒着生命危险,假扮一位货车司机的助手,前往当时还是敌占区的南京见到了董馪,但因为当时环境险恶,他不便久留,无奈当晚就赶回了芜湖。
初恋曾住大彩霞街64号,老人将来宁旧地重游寻访故人
1941年潘庭槐所在的部队从安徽开拔到浙江,参加弋阳城一役,之后驻扎浙江。1945年9月上旬,他担任南京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外围的警戒任务,后被分配南京下关当宪兵队分队长,董馪闻讯从家中坐火车与他相见。之后潘庭槐带领十余位宪兵押运3500名俘虏去日本,一周后回国。几个月后,他转驻上海北站,后来因不愿意参与内战,退伍回乡。“回乡后,我们俩还通过书信,她还寄了一些照片给我。”
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曾参与过温州和平解放的筹备工作,但因为当过宪兵,潘老被打成反革命,被判刑6年在金华劳改,这直接导致了他的家庭破裂,也从此与董馪失去了联系。据老人回忆,如董馪健在,应该是88岁,比他小7岁。“当年,她家就住在大彩霞街64号,我记得她的哥哥还在附近开了一家酱油店。”而记者了解到,当年的大彩霞街现为秦淮区彩霞街,但旧时的面貌早已不复存在,老人今晚将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旧地重游寻访故人,希望有董馪老人线索的市民可以拨打13813379698联系我们,一起帮潘老实现这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