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七旬终身不嫁只为照顾老母亲
图为陆兰英(右)和女儿陈永华(左)在一起。
前阵子,斜桥镇21位老人在博爱老年关爱之家志愿者的陪伴下到鸿运酒楼品汤包。这其中95岁高龄的陆兰英年纪最大,73岁的老人陈永华亦步亦趋紧随左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其实她们是亲生母女。40年来,陈永华不结婚、不离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起变老,一颗心悬在母亲身上,就如同她时刻紧挽着母亲的手。
幼年时因病残疾 母亲助其重拾希望
70年前,3岁的陈永华是全家人心中的宝。年幼的她比同龄人更快学会说话、走路,一声声甜甜的“妈妈”,叫得母亲陆兰英心里美滋滋的。有一天,陈永华着凉感冒,高烧一直不退,心急如焚的陆兰英和丈夫连夜请大夫为其看病。虽然陈永华最终退烧,却因医治不及时而落下右手右腿残疾。
高烧给陈永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原本聪明伶俐的她因此卧床一年,平时最爱叫的“妈妈”也说得不再流利。陆兰英背着女儿偷偷以泪洗面,却还是用爱温暖可怜的女儿。女儿躺床上不能动,陆兰英花大部分时间陪在床头和女儿玩耍;女儿不爱说话了,陆兰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妈妈”给女儿听;女儿右腿不能走路,陆兰英专门请木匠定制了立窠帮助她站立、学步。9岁才上小学的陈永华,在班上经常被人嘲笑,每次哭着回到家,陆兰英都会抱起她安慰她别哭。
在陆兰英的鼓励下,陈永华走出了因残疾而带来的童年阴影。
父亲意外离世 残疾之手苦撑一个家
1974年,陆兰英的丈夫出差时不慎从山上摔下,没挨过一年便撒手人寰。当时,夫妻俩膝下已有十个儿女,最小的刚刚才十岁。陆兰英白天挑棉花、种地,晚上为孩子们缝制衣物、补鞋底,常常到晚上12点还不能休息。“当时一个人照顾这么多孩子,确实苦得难以言喻。”陆兰英说,十个孩子都要穿衣穿鞋,家里穷,她只好将破旧的衣服补了又补。年长的孩子穿的衣服改改小给年幼的孩子穿。为了照顾最小的儿子,陆兰英在床上做了一个夹板,方便自己一边补衣服一边安抚孩子们睡觉。
其时,陈永华已是33岁。看着母亲的身躯日益疲惫,作为家中长女,她主动承担起家务活,每天第一个起床煮米见子粥,负责所有房屋的打扫和卫生……这些家务活,右手残疾的陈永华做起来比普通人更吃力。平日里母亲出去上工,陈永华自己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弟弟妹妹们的吃穿住行都由她来照看。但是,最难受的是每天晚上看着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家的衣物,只有一只手可以活动的陈永华总是心如刀绞。
屡屡放弃成婚 与母亲相依为命不言弃
陈永华人勤心厚,总被邻里称赞,时不时有人上门说媒。但担忧出嫁后一家人的生活,陈永华坚定地回绝了。她帮着母亲照顾家中的弟弟妹妹,直到最小的弟弟成家立业。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陆兰英的身边只剩下陈永华一直在陪伴她。40年来,每当陆兰英出门,陈永华总会紧紧挽着母亲的手,如影随形——无论是晨练、晚上散步,还是看离家不远举办的锡剧表演,邻里乡亲都说陈永华是陆兰英的“贴身保镖”。三年前,陈永华被一辆电动三轮车撞倒,落下腰伤的毛病,一到下雨天就疼得厉害。细心的陈永华知道母亲身体越来越差,每天要吃三四种药,她就提前将药片捣碎成粉末装包,无论走到哪里都将药包贴身放好,以防母亲忘了吃药。
每每想到母亲需要自己照顾,她都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小时候是妈妈把我抚养长大;现在,她的身体不好了,我应该照顾她。”陈永华说。当被问到照料母亲到什么时候,陈永华说,直到她再也没有力气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