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抽检超二成不过关
近日,江苏质监部门组织对市面上的羽绒服展开质量监测行动。承担此次任务的苏州市纤维检验所技术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221个批次羽绒服中,有21.3%质量不过关。苏州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羽绒服,“含绒量”和“充绒量”这两个保暖关键性指标盯盯紧。
上个月,曹女士为婆婆在网上相中了一款羽绒服。发现标称的衣服含绒量高达85%,价格也实惠,没多犹豫便下了单。可到货后和家中的旧羽绒服一比较,曹女士犯起了嘀咕:明明是家里这件标注“含绒量80%”的旧款更厚实嘛!反复对比查看后,曹女士注意到了“充绒量”这三个字。她发现,旧羽绒服的标签上,含绒量下面还写着“充绒量220克”,而刚从网店买回的这件却没有这一项信息。事实上,“含绒量”和“充绒量”两者都是决定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缺一不可。其中,“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百分比含量;而“充绒量”则是指服装中填充羽绒的总重。也就是说,一件羽绒服,即使它的含绒量很高,假如充绒量较低,保暖效果照样不理想。
此次接受抽检的羽绒服中,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包括了虚标含绒量、绒子含量偏低、充绒量不足等。其中,有一款被抽检羽绒服标注了“白鸭绒90%”,实际检测却发现,含绒量为0,所谓的“白鸭绒”实际上都是些粉碎毛和羽丝。而因为含绒量中包括了绒子和绒丝,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价格更便宜的绒丝,绒子含量却很低。同时,此次抽检中发现有8个批次的羽绒服充绒量不合格,其中一款长羽绒服,标称充绒量155克,但实测仅为120克。
对此,苏州市纤检所检测人员提醒,市场上销售的羽绒服以白鸭绒和灰鸭绒为主。消费者在日常选购中,首先应该留意标签上注明的含绒量和充绒量,建议含绒量一般选择70%以上的;要注意查看羽绒服面料和里料、线缝处是否有明显的羽绒钻出。
同时可以验一验羽绒服的蓬松度:将蓬松状态下的羽绒服挤压一下,再松开后,迅速回弹恢复原状的,说明蓬松度良好,产品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如含绒量低,或掺有一定量毛片或粉碎毛的,回弹性就差,拍打后比较死板。
另外,要闻一闻羽绒服的气味。如有明显气味,说明羽绒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和水洗消毒。(记者 肖辛)
相关链接>>
什么是“含绒量”和“充绒量”
两者都是决定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百分比含量;充绒量”则是指“服装中填充羽绒的总重。也就是说,一件羽绒服,即使它的含绒量很高,假如充绒量较低,保暖效果照样不理想。
价格贵的质量未必就好
据了解,这次抽检的羽绒服分别采购自生产企业、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价格档次从99元到2895元不等,覆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价格高的产品质量未必就过硬。在“300元以下”、“300至500元”、“500元至1000元”、“1000元以上”这4个价格区间中,1000元以上的羽绒服合格率也只有74%,仅比300元以下羽绒服合格率高出11个百分点。
所有产品中,来自生产企业的合格率最高,为86%;网络平台的合格率则最不理想,为65.3%。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