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揭示彗星67P“脖子”上的大裂缝

23.01.2015  20:23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项目一组7篇论文,介绍对“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说,该彗星的多个特征令人意外,包括其“脖子”上有条长长的裂缝、地质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彗核的蓬松情况超过预期等。

  参与研究的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史弦博士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各种发现中,令人首先注意到的可能是67P彗核独特的整体结构和表面形态。

  彗核整体形状呈现“双瓣”结构,包括较小的“”、较大的“”和连接两部分的“脖子”。他说:“这种形状对解释该彗星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挑战,目前还无法确定67P的彗核是由两个较小的天体互相碰撞连接而成,还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经历彗星活动的侵蚀而成。

  彗核多个表面形态也是第一次看到。在“罗塞塔”拍摄的高清图片上,可以见到67P“脖子”上横着一条清晰的裂缝。研究人员说,这条裂缝大约有500米长,目前还不清楚这条裂缝是否由机械压力引起,以及是否会导致彗星从这里裂成两半。

  “罗塞塔”已对67P约70%的表面部分进行了成像,其余看不见的部分位于彗星南半球。已成像区域可划分为5种地质形态:尘埃覆盖区域、岩石样表面区域、带有小型坑状结构和环形结构的区域、大型洼地和平滑地带区域。多样的地质形态出人意料,因为一般认为彗星各个部分大体上由同种材料构成,表面地质形态应大致相同。

  照片还显示,彗星67P表面存在着沙丘波纹状结构,有些石头后面还被“”出了风尾,可彗星并不像地球那样有风的存在。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彗星在被加热时,冰挥发形成大气或彗发,尘埃也随着气体逃逸,但速度不够快又落回彗星表面,形成了这些特殊的地质特征。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彗星67P释放气体主要发生在“脖子”部分,而不是“”和“”。

  整体而言,67P彗核的表面主要覆盖着尘埃和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水冰较少,而其核心由尘埃、岩石和冷冻气体组成,相当通透与蓬松,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帮助改进彗星模型。

  科学家利用“罗塞塔”拍摄的图像完成了67P的彗核3D立体模型。探测设备还测量出了它的大体体积和质量,进而推算出密度。

  “罗塞塔”数据还显示,67P释放的气体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总体上水蒸气居多,但有时也会以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为主,这也与预期不同。

  科学家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彗核浅地表温度图,显示了67P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日间变化。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2004年发射升空,去年11月把着陆器“菲莱”投放至彗星表面。“菲莱”已因电力不足进入休眠状态,“罗塞塔”继续陪伴彗星接近太阳,预计今年8月到达近日点。

  此次公布的仅仅是“罗塞塔”所携11个探测设备中的7个所传回的数据初步分析结果。史弦说,随着67P逐渐接近近日点,其活动将会更加剧烈,同时,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彗核的活动区域也会发生变化,未来的观测十分令人期待。(综合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林小春、驻巴黎记者张雪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