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青山绿水绘就生态画卷——新疆保护环境、发展旅游综述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在天山南北绘就出一幅绿染新疆的生态画卷,在新疆大地上奏响一曲曲生态文明建设的乐章。
顶层设计绿色新疆跃然眼前
秋分时节,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博格达峰的天池,洁白的雪峰、墨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而这幅画中的“守护者”就是天然林。
从“砍树人”到“护林人”,这是杨建山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转变。作为“林二代”的他,自1991年起就一直在林场工作,从最初的伐木工人,成为如今的管护所所长。在杨建山的眼中,天然林工程的实施和国有林区的改革,不仅是带给家乡碧水蓝天的生态工程,还是让生活产生巨大变化的民生工程。
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疆探索国有林区改革,紧紧抓住保障生态、改善职工生活的原则,从功能定位、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等多方面为林区改革“开绿灯”。
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是新疆坚持“两个可持续”理念的具体体现。2010年5月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为此,自治区编制完成《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确定了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修订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和《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生态立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阳光产业造福百姓
冰川与火洲为邻,沙漠与绿洲相映,瓜果与歌舞为伴……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下,大美新疆以独特的风景和迷人的魅力,正成为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火红的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幸福道路的阳光产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到冬季,边城乌鲁木齐雾霾笼罩、难见晴日,城市上空如同扣着一顶“黑锅盖”。多年来,乌鲁木齐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一直处在“老末”。
2012年,乌鲁木齐大力实施以“煤改气”为重点的8大类22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短短6个月,拆除全市所有大型燃煤锅炉,全面使用天然气供热,创全国省会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之最,随后又开展对城市周边电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
如今,乌鲁木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当地人摆脱了多年来冬天罩在头顶的“黑锅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到新疆感受冰雪魅力。冰雪旅游的发展,也让当地的哈萨克族小伙不再像父辈一样“蜗居”在冬窝子里等待春天,滑雪板给了他们增收致富和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伊那木·乃斯尔丁说,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牧民就业的重要手段。2015年新疆有望接待游客达6000万人次,其中华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是内地赴新疆旅游的主要客源。
多措并举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得到新疆各地、各族群众的普遍认同,渗透到全疆各族群众的内心,见诸全疆各族群众的行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对所辖昭苏、特克斯、巩留3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不再将GDP和工业增加值列为主要考核指标;阿勒泰地区积极打造新疆“会客厅”,保护“人间仙境”,推动经济增长由过去拼资源、拼消耗,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由于过去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天山南北牧区草场退化,新疆开始对生态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博格达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当地也实行严格的禁牧措施,以期这里的生态能渐渐摆脱人为的干扰,休养生息。
保护区成立后,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族乡的牧民那势普依依不舍地从游牧山区搬迁至平原地带定居。“如果不好好保护家园的话,就无法传承下去,我们就会愧对子孙。”那势普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呵护青山绿水,还需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手段来保驾护航。近两年来,自治区在执法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建立了环保、监察、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采取了约谈机制、区域企业限批制度及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等多种手段,督促相关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如今,在广袤的天山南北大地上,一幅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蓝图已经绘就。守住青山绿水,绘就生态画卷。大美新疆,正在继续演绎着各族群众齐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蔡国栋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