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讲好抗战故事
“一个软弱的妇人靠板棚的土墙坐着,在讲述斯大林格勒是怎样被焚的,由于疲倦,她说话的声音很平静。”这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日日夜夜》开头的一个情景。学生时代读过的这本书中的故事,至今还清晰地印在脑海中。
故事是形象化的语言。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成长养料的重要源泉。欲知大道,必先知史。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畔的枪声彻底惊醒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今天,把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正是希望他们在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中懂得珍爱,在与抗战英雄的心灵对话中激发奋进的动力。
抗战故事中浸润忠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无论是黄河岸边的浴血奋战,还是青纱帐里的拼死抵抗,都是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流露,都是国格和民魂的凝聚。“所有季节里的花,都开不过灵魂里的花。”让孩子们从抗战故事中读懂忠诚,激发崇高的爱国情感,那么在灵魂深处必将开出绚丽的花朵。
抗战故事中写满担当。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前方后方密切配合,“抗战”与“也是抗战”交相辉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将个体的绵薄之力汇入汹涌澎湃的抗战洪流。“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时突然奋张起来,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这种责任担当的力量能穿透岁月,成为激励孩子们走好人生之路的精神滋养。
抗战故事中贲张着血性。“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图谱,民族英雄是这个图谱中的精神坐标”。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一曼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等一个个英雄群体,他们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汇成一部英雄的史诗。让孩子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唤起英雄情结,必能激发续写“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凌云壮志。
抗战故事中充满智慧。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队、水上游击队、敌后武工队,人民战争蕴含着无穷智慧。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既可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抗日战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新的征途上书写创业创造的新篇章。
忠诚、担当、血性、智慧……这些闪光的字眼,无疑是人类崇高精神和宝贵品格的凝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走向未来的力量之源、制胜之本。讲好抗战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将这些美好的信仰和品德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正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是看着大片、玩着芯片、吃着薯片长大的一代。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用抗战故事点亮他们的心灯,英雄的梦想就会像种子一样蛰伏在他们心中,日后必然长成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