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新展厅是如何诞生的?

09.12.2015  10:44

  纪念馆新展厅是如何诞生的?

  源于纪念馆名誉馆长朱成山的一份议案,历时3年建成

  于英杰王拓王晓映颜芳

  展览现场。本版摄影实习生蒋文超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吴俊万程鹏

  朱成山在给新华报业记者介绍每一个展区。

  抗战老兵手印墙。

  

  展览现场。本版摄影实习生蒋文超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吴俊万程鹏

  朱成山在给新华报业记者介绍每一个展区。

  抗战老兵手印墙。

  昨天,“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展厅(下称“新展厅”)正式开展。

  “新展厅的设计和展陈以‘胜利’为主题,突出时空概念和国际视野,向世人讲述了这段让中国人民曾经遭受屈辱、但最终取得胜利并享受荣光的历史,并让世人铭记历史所昭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纪念馆名誉馆长、扩建工程展陈指挥部指挥长朱成山说。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英杰王拓王晓映颜芳

  新展厅由来

  作为抗战胜利历史见证者

  南京应该建展厅纪念

  新展厅的由来与朱成山是分不开的。在2013年初的南京市“两会”上,身为南京市人大代表的朱成山提交议案,建议在南京建立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朱成山认为,南京需要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记录曾经遭受的耻辱和创伤,也同样需要一座“胜利纪念馆”来见证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这是因为,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的中国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的胜利,这是继9月2日在东京港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政府投降仪式后,又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重要历史节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讲话”中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南京是这一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者和亲历者,应该彰显这种抗战胜利的民族精神。”朱成山说,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因种种因素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一六四四细菌部队等历史,悲情色彩浓厚,这是历史事实,能够警示后人,我们无需掩饰。但文化是多元而厚重的,南京的城市文化还有其他方面,比如作为最终胜利者的情感,也该得到展示。

  这一建议受到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实施,并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朱成山透露,起初,这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是准备在南京单独选址建立的,后来作为现有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的扩容工程,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

  焦点话题

  新展厅要展示什么?怎么展示?

  朱成山:展陈的主题就是“胜利”二字

  历经三年紧张建设,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展厅矗立了起来。那么,它要向世人展示什么,怎样展示,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就是新展厅展陈理念的确立了。

  “既然是纪念抗战胜利,那么展陈的主题就是‘胜利’二字。”朱成山说,南京经历的抗战胜利的历史性标志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受降仪式,这是值得自豪的。二是南京历史上审判日本战犯,因为只有胜利者才能审判战犯和汉奸,这同样值得铭记的。所以,整个展览的重心就是这两大板块。

  新展览的名称也颇费思量。朱成山说,展览大纲是在2014年初起草的,基本定稿是在今年8月,中间历经几十次修改,11月27日完成最后一次。展览名称经过专家们研讨,确定名为《伟大的胜利·正义的审判》,后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九三阅兵讲话”,感觉“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更贴切,整个展览的主旨和思想都涵盖在里面,就选用了现在“三个必胜”的名称,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批准。

  海量文物

  为了烘托“胜利”这一历史主题,整个新展陈有三个明显的亮点。

  虽然岁月逝去,但当你走进新展厅内,那一件件承载着时光流转、凝固着历史回忆的文物,将人们拉回到当年的时空之中。在朱成山眼里,“三个必胜”展陈的第一大亮点就是用海量的文物“说话”。

  “新展厅展出6244件文物,来自中、日、韩、美、俄、以、加等7个国家和国内60座城市,其中一级文物100件、二级文物694件、三级文物3228件,其数量之多,品级之高,国内罕见。”朱成山说,整个展陈分为展览序厅、侵略者的罪恶、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的和平六大板块,平均每个板块均有1000件左右的文物。因为文物数量众多,我们运用场景艺术,根据每个板块分主题的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文物矩阵”,包括文物阵列、文物集团、文物组合和单独文物等方式,来塑造一种立体时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带来一种巨大的震撼力。

  胜利氛围

  大空间、大气势和浓厚的胜利氛围是新展厅展陈的第二大亮点。“我们要营造出胜利者应该具有的氛围和情感,这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截然不同的。”朱成山说,纪念馆突出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见证,营造的整个氛围是压抑的、愤懑的。但新展厅展陈就明显不同,所谓胜利者的氛围情感,我们用大空间形成大气势,比如按1:1比例,原样复制原来的中国陆军总部大礼堂的受降仪式现场,18米高、22米宽的空间,在展厅内显得更高大,看后让人受到现场感染,有一种胜利的自豪感,这是整体上要把握的。

  与纪念馆的原有展陈相比,新展厅展陈的氛围,既有历史的时空穿梭感,又有情感上的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有了新的提升。新展厅展示的重点不再是伤口、灾难、苦痛和耻辱,而是来之不易的胜利、光荣、自豪和责任。

  “纪念馆的原有展陈色调以黑白灰为主。对于新展厅,我们是尽可能让其张扬,以黄红为主色调,是胜利的暖色。前面参观纪念馆的展陈内容,看到的是受难,可能压抑悲鸣。可走到新展厅后,会感受到作为胜利者的自豪感,使观众情感上能够得到一种释放,这是我们设计和力争达到的目标。”朱成山说。

  国际视野

  虽然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可当你置身新展厅,会感受到强烈的国际视野。无论是展览序厅,还是下面的展览主体部分,都不仅限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隅。

  比如,在“法西斯的罪恶”这一板块,展览就介绍了法西斯的由来、代表人物和典型历史事件;在“不屈的抗争”板块,既展现中国坚持14年抗战的历程、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又补充介绍世界反法西斯统一阵线以及美、苏、加等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历史等。在其他板块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支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展览要尊重历史。”朱成山说,从这角度看,新展厅展览的中国战区反法西斯的胜利,以及审判日本战犯这段历史,其所承载的意义也不应仅限于中国。因为这段胜利的历史不仅是南京这座城市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还是整个世界的。所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应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视野中去观照,我们的纪念,也要有国际视野。

  SourcePh">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