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生态效益 引领绿色增长

12.08.2017  18: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靖江之美,美在生态的清爽宜人。全委会报告指出,靖江要紧盯生态效益,引领绿色增长,始终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产出能耗的降低带动环境质量的改善,形成生态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反哺生态保护的良好格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今已成为全民共识。各地各部门在学习贯彻全委会精神时表示,新一轮发展,我市一定要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彰显生态特色,紧盯生态效益,引领绿色发展,大力规范“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生态+旅游业”,擦亮生态靖江的美丽名片。

 

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工业”之路。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启动“263”专项行动,计划用2~3年时间解决一批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问题。“263”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编制了实施方案、排出了重点项目,形成了路线图、时间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环保局局长朱靖表示,环保部门将以“263”专项行动为总抓手,紧扣我市环境实际,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力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取得明显突破、生态保护格局优化取得明显突破、环境监管水平提升取得明显突破,确保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秩序持续向好。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市经信委瞄准规范“生态+工业”目标,正在全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减化和取缔关闭砖瓦生产企业等工作。市经信委主任何健介绍,市经信委将扎实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坚决关停转迁居民集中区及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化工生产企业,年内确保减少化工生产企业至65家以下。

 

“生态+农业”是我市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市农委主任陈焕新说,市农委将唱响“生态+农业”主旋律,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传统业态、催生新兴业态,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拓宽多元复合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水生蔬菜套养、林下饲养等多样化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乡村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推动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嫁接创意元素,切实把握农业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新兴业态发展机遇。生祠镇党委书记钟云峰介绍,下一步,生祠镇将统筹生态农业园、亲子农业体验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等项目,打造综合性农业科技体验园,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跨产业、跨功能”的精品集聚效应。持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多元复合种植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养殖。

 

“生态+旅游业”是靖江未来着力培育的绿色新产业。“旅游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和绿色产业,旅游投资留下的是‘百年GDP’。”市旅游局局长陈刚介绍,旅游部门将围绕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放大美食旅游吸附效应、做好“生态+旅游”文章这三方面下功夫,促进全市旅游业从“景点游”向“全域游”嬗变,推动我市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变革,确保到2020年实现“三个100”目标。全委会召开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纷纷围绕培育“生态+旅游业”展开谋划。孤山镇镇长施泉国介绍,孤山将实施孤山风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挖掘、放大景点文化内涵。丰富孤山三月三民间庙会内容,举办靖江宝卷传承讲唱、泥狗子现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展览等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戏鱼墩“刘氏三杰”的历史名人效应,让孤山风景区、戏鱼墩公园能够保留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浓郁的乡情民风。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告诉记者,德胜村将着重围绕“四园一轴一中心一基地”的绿色发展框架,不断突出“绿色、生态、和谐”主题,借助沿江公路的区位优势,将德胜村沿江公路段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区,在村内建设垂钓区、生态餐厅、全玻日光温室大棚等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科技农业示范区,打响德胜村乡村游品牌。

绿色集约发展 守住绿水青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保厅
紧守生态安全 兑现绿色承诺
  打造活力更强、生态更好、获得感更高的美好靖江,靖江网
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
昨天上午,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