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打磨出精品 江苏现代戏热演14场韵动京城

17.06.2016  13:13

  

  图为《小镇》演出现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 宁摄

  

  图为《小镇》演出现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 宁摄

  16日,江苏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在北京落下帷幕。近半个月来,江苏省选送的12部大戏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中国评剧大剧院连演14场,几乎场场爆满,好评如潮。韵动京城,江苏现代戏的风采得到了专家与观众的一致认可,被认为是现代题材力作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

  去年以来,在各地开始发力扶持传统戏曲、抓现代戏创作之时,行动在前的江苏已经到了“出成果”的阶段。此次晋京演出的作品,是我省从近四年来创作的40多部现代戏中优中选优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家园的生活故事,大多反映当下社会现实,观众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近年来,省文化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重点资助工程,重点向现实题材、江苏地域题材倾斜,现代戏创作形成了出人出戏、佳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被全国专家誉为“江苏现象”。此次赴京演出,淮剧《小镇》首场落幕后,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主动上台慰问演职人员并为《小镇》点赞,“这部戏把淮剧独特的风格、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希望江苏能创作更多像《小镇》这样的优秀作品。”目前,《小镇》已在全国各地演出92场。今年10月,该剧还将代表江苏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展演。

  与以往晋京演出不同,此次江苏现代戏赴京演出以市场推广为主要形式。整个活动没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不参与活动运作,也不挂名,只给予剧目宣传方面的支持帮助。经费方面则不再拨款,一律由剧团按程序向江苏艺术基金和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申请资助。

  舞台艺术的繁荣,说到底还是要看“出多少人,出多少戏”。名角名戏的成长,需要市场的滋养。因此,市场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就对记者说,“政府不能永远抱着剧团走出去,要让剧团抛掉‘拐杖’,学会自己走市场。把作品放在市场中接受观众检验,根据市场、观众的意见仔细打磨,这样才能出精品,出人才。

  真正的好戏,总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连续14场演出,各能容纳约1000名观众的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评剧大剧院都坐的满满当当,多场演出都出现了演员谢幕多次台下依然掌声雷动的情况。3日,《一代楷模周恩来》已经开场20分钟了,依然有30多名没能买到票的观众停留在入口处不愿离去。

  观照火热现实生活,彰显鲜明地域特色,是这十二部大戏的共同特点。情景朗诵剧《一代楷模周恩来》以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生动演绎周总理生平,以精神的力量直击观众心底。《小镇》则以直指人性的拷问,反映了道德基因如何修复的时代课题,是一部“通达人性、拷问灵魂”的作品。锡剧《紫砂梦》以唱念做表的锡剧表演泥火淬炼的紫砂精华,将制壶场景、儿女情长、家国情怀转换成充满艺术气息的戏曲舞台形式,着重展示柔中见刚的壶道精神。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这批舞台艺术精品既站在时代和艺术的高处,又散发出独特的“江苏韵味”。专家认为,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江苏的这批现代戏精品高扬真善美的旗帜,坚定而温暖地传递着主流声音,体现出一种价值担当和社会责任。 (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