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化解粮食爆仓难题 财政割肉不让农民吃亏

18.01.2016  12:05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这是今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最新提法。
        农产品去库存,主要是去哪些库存?近年来,油料作物和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其中食用油的原料还大量依赖进口,因此不存在去库存问题。果蔬、畜禽等产品,价格上虽有波动,尽管局部地区某些品种在某个时段有滞销现象,但从全局来看,也不存在库存积压问题。只有粮食的库存积压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提出的农产品去库存,主要指的是粮食要去库存。
        就我省情况来看,前年秋收粮食仓容紧张,这一问题就已显现。去年夏收和秋收之后,仓容紧张全面出现,无论是苏中、苏北粮食主产区,还是苏南粮食主销区,粮仓全面爆满,库存达历史新高。尽管近年来我省危仓老库改造的力度很大,新增的仓容数量也很多,无奈面对的是“进多出少”的局面,新增仓容还是赶不上粮食库存增加的速度。
        粮食是有存放年限的,过了存放年限就不能供人食用。有人会说,库存太多,那么赶紧拍卖啊,卖给粮食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工业用粮企业等等。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是我省最大的国有粮食交易市场,负责人滕立轩向记者透露,去年以来,国家托市收购的粮食,无论是稻谷还是小麦,拍卖的成交率是近年来最低的。以往正常年份,每年年初拍卖的是上一年收储的粮食,但今年1月,我省拍卖的是2013年和2014年的粮食,而且这两个年份收储的粮食还远没卖完,去年收储的粮食当然更轮不到拍卖了。即使拍卖成交的粮食,也有地方政府“暗中”助力:为了尽快腾出仓容、化解库存,准备新一年的收储,地方财政对粮食拍卖进行了补贴,最近苏中地区就是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地方财政补贴,这些粮食是拍卖不出去的。
        为什么拍卖不出去呢?因为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比较低,低于拍卖价格。国内市场粮价低,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粮价低。滕立轩告诉记者,上月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国内外差价分别达到每吨771元、745元、790元,换算一下,它们的国际市场价格每斤要比国内低0.3元多。尽管我国对三大主粮的进口是有配额限制的,配额之内的进口粮食税费较少,可是,由于价差这么大,即使进口配额以外的粮食,完税后依然有赚头,进口粮食因而源源不断进入我国。而三大主粮之外的大麦、高粱等,进口是没有配额限制的,这些粮食品种可以在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上替代小麦、玉米,这就进一步挤占了三大主粮的去库存空间。
        看起来,仓库里堆不下粮食是“甜蜜的烦恼”,实际上背后隐藏着粮食安全问题。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如果粮食不去库存,仓容就腾不出来,粮食收储企业就没法收购农民交售的粮食;粮库无能力收储,粮食只好涌向市场;市场粮食多了,价格就会往下掉;价格低了,农民种粮赚钱少了、甚至不赚钱或亏本,种粮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如何去库存呢?省粮食局一位专家认为,从短期来说,一个大前提是要平衡各方利益。从种粮农民这一方来说,必须有合理的利润才有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就是考虑了农民的收益。从国家和地方政府这一方来说,目前去库存的办法之一就是“割肉腾仓”。比如说稻谷最低收购价是每斤1.55元收进来的,如果想顺价销售,加上储存和融资成本在内,销售价肯定要高于收购价。可是目前市场上的稻谷价格每斤不到1.5元,库存的粮食如何卖得掉?我省一些县(市)从去年秋天开始,就是以地方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粮库拍卖地方储备粮,腾出了一些仓容,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卖粮难。更高层面的政府部门不妨也参考地方的做法,“高进低出”化解库存难题。看上去这是让财政“割肉”,但毕竟受益的是市民和农民。
        但从长远角度看,如果一直“高进低出”,财政也吃不消。这就要求尽快改变粮食补贴机制。目前执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是直接在流通领域补贴农民,好处是售粮农民受益很直接,缺点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补贴政策直接参与了价格形成,以致扭曲了价格,造成国内外粮价相差悬殊。最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将来要推进价格和补贴分开,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如果市价过低,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这就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频频提出的目标价格改革。从去年开始,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已在我省和一些地方展开。在农产品去库存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尽快全面实施目标价格改革已箭在弦上,如果目标价格政策全面实施,粮食去库存才能顺利实现。
        当然,降低生产成本也是提高国内粮食价格竞争力、从而实现去库存的重要途径。目前商品粮生产的成本主要由三大块组成:农资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流转成本。后两块成本是由市场决定的,不由种粮农民自主,但降低农资成本则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实现的。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多过滥问题,如果能通过测土配方科学使用化肥,省下的成本,其实就是种粮农民的“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