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篇“苏言”,强调了哪些关键词?
2018年1月2日起,《新华日报》在头版开辟了“苏言”专栏,迄今已经刊发了40篇文章。这40篇文章短小精悍,微言大义,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启示性、指导性,是了解江苏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江东观潮”从中梳理10个关键词,在此作一集纳,以飨读者。
关键词: “新时代三问”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视察江苏徐州时,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不长,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工业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如何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作为,认认真真答好这“新时代三问”。
——《认真答好“新时代三问”》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月2日头版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系统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丰富了治国理政的内涵,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坚持三个“第一”走在发展前列》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3月15日头版
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江苏的时代考卷,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时代定位。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走在前列是拼出来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六个高质量”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咬定目标,抓好落实,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使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地见效,成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最鲜明的特质。
——《高质量发展重在落实》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4月12日头版
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标尺”引领。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两个《实施办法》,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各地要自觉对标、主动校航,传导压力、提升动力,扎实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以“高标尺”引领“高质量”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6月13日头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爬坡过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切实把国家大战略转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大好机遇。
——《把国家战略化为江苏机遇》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0月23日头版
不确定性增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型发展的必然。培育新动能、提升竞争力是持续推进的过程,这势必对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使一些经济指标产生波动甚至下行。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定力,犹如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一样。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战略的“方向盘”,不为一些数字指标和表面现象所困所累,冷静应对,积极施策,练好内功,主动作为,把既定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切实增强发展的定力》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2月11日头版
关键词:科技创新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喜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在王泽山院士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格、崇高精神和奋斗姿态,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创新更高峰,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树立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科技创新时深刻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需要创造更多原始创新、产生更多转化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王泽山这样的“领跑者”。
——《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2日头版
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动力转换。江苏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同时又有着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我们要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上用功发力,打响江苏创造品牌,做强江苏智造优势。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5月18日头版
刚刚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同类型会议。大会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单位聚才引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含金量高的文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江苏科技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把科技的大旗举得更高,把创新的号角吹得更响,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实。
——《科技创新要下实功》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8月29日头版
关键词: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前进路上,没有思想的破冰,就没有行动的突围。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解放思想首先要走在前列。
推动思想再解放,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浩瀚深邃的思想宝库,是解放思想的集大成。省委提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目的是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涤荡清除与新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升华认识中提高站位,推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高质量》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5月4日头版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鲜明提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大思想保障。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解放思想的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上,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解放思想要有“解题意识”》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7月26日头版
关键词: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是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观,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更加令人向往的美丽江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3月12日头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江苏乡村历来以风光秀美著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努力展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
——《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4月17日头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也要有这种“压倒性思维”,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以最鲜明的立场、最坚定的态度、最扎实的举措、最有力的保障,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6月4日头版
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江苏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江苏的重视和厚爱,对我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做好“回头看”的各项工作。
——《以“回头看”力促“向前走”》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6月6日头版
关键词:务实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专门举办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释放出重视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的强烈信号。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钉持续用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把确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24日头版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再完善再深化再落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
——《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7月30日头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省委召开务虚会,围绕思路上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共同畅谈想法,互相交流启发,这是以“虚”促“实”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8月15日头版
关于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仔细琢磨,归结一点:把工作干好,必须做到“真”“实”“细”。
——《做工作要“真”“实”“细”》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9月21日头版
关键词:群众立场
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一根1.2米长的小竹竿,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竹竿来自特等支前功臣、543万支前民工的代表唐和恩,上面刻满苏鲁皖三省88个地方的名字,记录下了3000公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这根看似不起眼的小竹竿,连同那车辙印布满淮海大地的一辆辆小推车,传递的是人民的力量。正如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毛泽东主席更是题词称赞淮海战役是“人民的胜利”。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刻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月8日头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任何时候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都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十九大报告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省委省政府就群众关切的问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变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需要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出实效。
——《把群众欢迎的事情切实办好》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7月6日头版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群众立场是我们的根本立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就是我们践行群众观点的考场。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0月15日头版
关键词: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扬江苏实体经济之长,增实体经济发展之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更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更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1月5日头版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妥善处理政商“亲”“清”关系,让民营企业家切实感受到“自己人”的身份地位、情感归属、事业追求。
——《不能因“清”而忽视“亲”》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1月19日头版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需要提供减税降费、信贷投放、贴息补助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是提升思想观念,在一切工作中、制定政策中把所有企业都当成平等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地对待,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什么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大支持”》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1月23日头版
关键词: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联邦快递货物分拣中心落户后,孟菲斯一举成为美国重要的运输业中心,创造了“得枢纽者得天下”的传奇。在高铁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敏锐洞悉枢纽经济发展的时代变化,扭住硬件设施、产业布局、制度环境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重视发展枢纽经济》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5月22日头版
高速铁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时空版图,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快捷出行需求,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对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我省铁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明显,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突出“短板”,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机制和方法,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新江苏”。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新江苏” 》原载于《新华日报》 2018年5月30日头版
延伸阅读:《苏言》文章标题汇总
1 认真答好“新时代三问”
2 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
3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4 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
5 掌握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
6 党员干部要做辨风正俗的标杆
7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
8 民生实事重在“实”
9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0 坚持三个第一走在发展前列
11 高质量发展重在落实
12 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
13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14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5 重视发展枢纽经济
16 打造轨道上的新江苏
17 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18 以“回头看”力促“向前走”
20 “马上就办”抓整改
21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2 把群众欢迎的事情切实办好
23 让人们一提到运河就想到江苏
24 解放思想要有解题意识
25 关键在狠抓落实
26 建设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27 树立起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28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
29 强化有行动的责任担当
30 科技创新要下实功
31 多学一点哲学
32 做工作要“真细实”
33 汲取榜样的力量
34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35 把国家战略化成江苏发展新机遇
36 信心也是新动能
37 更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9 什么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大支持”
40 切实增强发展的定力
标签: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