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措施再度出台 国务院力促政府职能转变

16.12.2014  15:09

  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新一批简政放权措施,进一步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

  会议确定的今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包括:

  ——再取消和下放108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的审批事项,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

  ——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道路货运经营许可证核发等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壮大市场主体力量。

  ——取消景观设计师等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促进职业资格规范管理,推动市场化职业水平评价。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3月,国务院审改办在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出权力清单。当时,在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各部门手中,行政审批事项共有1235项。

  而在此次会议之前,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批共690项行政审批事项。加上这次会议确定的108项,共有798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

  简政放权措施不断推进,为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58%。

  不仅如此,简政放权对于行政体制改革也具有深义。这次会议指出,简政放权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头戏”,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必须持续推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但束缚了市场活力,有些还为权力寻租营造了温床;很多行政处罚权力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给权钱交易提供了可能。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通过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给权力涂上防腐剂,使制度更为公开透明,将会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简政放权是全面削减和约束政府审批权、全面重构公权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大制度创新,蕴含着改革创新的巨大正能量。政府正在把“运动员”的角色交给社会,通过为社会确立规则并充当裁判者,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改革的任务表面上看是简政放权,实质是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高度关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来改革的着力点应该从政府自身改革的“开场戏”逐步转移到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正戏”上。

  会议强调,简政放权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要不松劲、不懈怠、重实效,防止“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聚焦地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出重拳,通过建立、规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打造公开便捷服务平台,构建激发企业活力的长效机制,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对此,彭森认为,一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越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下一步应该转换思路,探索由过去清理放权式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规范确权的方式。对有效的行政许可做全面的合法性审查,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依法确定权力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