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县市区试点社区矫正损害修复 让犯罪人悔罪为受害者疗伤
26日至27日,全省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通召开,会上发布社区矫正损害修复优秀案例,包括侵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法益、侵害人身法益、侵害财产法益、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暂予监外执行社区服刑人员等5类10大案例。
南通一家织布厂老板张某某去年2月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从私营老板成为“阶下囚”,张某某对身份转变一时难以接受,加之入矫后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心存不满。另一方面,被害人的妻子自丈夫去世后,一直抑郁寡欢,很少与人交流,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其身体不堪重负,在家突然晕倒后被送医治疗。
“以往对犯罪者心理建设、规则意识塑造关注得比较少,被害人及其家庭心理需求也没有受到关注,其权益往往得不到维护。这些问题很容易埋下社会隐患。”通州区被害人保护协会会长曹娟说,他们加强对犯罪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情感建设,将修复的触角延伸至被害人、社会关系、犯罪人心理等层面。
在工作人员多番教育和劝说下,张某某向被害人家属表达忏悔,承诺“以后,只要有用得上的地方,我一定义不容辞”。最终,他取得被害人妻子的谅解。通州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被谅解后,张某某自觉守法的法律规范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明显提升,日常生活中不仅守礼仪、讲文明,还乐于助人,重塑社会关系。“六一”前后,张某某资助所在社区6名贫困家庭子女,送去书包、文具和爱心助学款。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平认为,损害修复的使命就是让犯罪人心理上悔罪、认罪,主动承担更具体直接的责任,比如赔偿、补偿被害人的损失,让被害人的伤害得到实实在在修复。
目前,我省在25个县市区试点损害修复工作,侧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修复、对被害人的补偿修复,对社会规范的效力修复,以及对社会关系和秩序的整体修复。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要围绕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并融入社会目标,突出分类管控、精准矫治、损害修复、智慧矫正,实现从粗放管理、静态管控向精细管理、动态管控转变,从单一教育、单纯防范向损害修复、促进复归转变。(倪方方)
原标题:让犯罪人悔罪 为受害者疗伤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