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已来,江苏如何转身领跑

13.01.2021  14:35

  我国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十四五”规划建议,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是总书记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作为经济大省,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这项工作为何重要?江苏有哪些作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1问 从“近零”到“净零” 如何转身领跑

  实现碳排放达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一般来说,GDP的增长会产生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单位GDP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变,那么,GDP越高,碳排放总量就会越大。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扩大使用绿色能源,单位GDP碳排放量在不断下降。如果单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碳排放的总量就不会再增长,这个拐点就是碳排放峰值,即“碳达峰”。达到峰值后,要把排放从高位降下来,就需要通过植树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抵消,这就是“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对全球来说都是一场能源革命。”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许传龙告诉记者,我国是后发的工业化国家,要从碳排放“近零”直接到“净零”,从参与者到跟跑者,现在要转向领跑者,这与我国到2050年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相匹配的,是紧跟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举措。要通过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目标,实现从高碳转向低碳,甚至一步到位转向零碳。

  “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先达峰、再中和,这个达峰不是把企业关掉,而是在达峰的过程中让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打出一套组合拳。”许传龙认为,对江苏来说,要跳过“近零”,从达峰直接到“净零”,而且是越快越好,现在再围绕高碳上新项目,将来就会被淘汰。

  就在一个月前,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研究院由南京市政府联合东南大学等有关方面共同组建,将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咨询,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解决方案。

  成立仪式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将紧紧咬住“净零”目标,为全省全国低碳发展作出探索、贡献力量。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加快打造绿色技术策源地,培育壮大低碳领域的创新主体;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动科技与能源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能源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效能,把低碳发展列入南京“十四五”规划,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丰富南京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2问 能源结构“高碳”,达峰还有多难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约85%,其中煤炭的占比达到57%,碳达峰行动面临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加紧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编制的《2019年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2019年我省碳排放强度比2018年下降6.0%,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全省“十三五”碳强度目标。但不容忽视的是,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减碳压力巨大。

  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9左右,这也被称为“一九定律”,而目前,江苏的这一比例是9:1。专家测算,要在2030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这一目标,全省煤炭(包括煤、焦炭)消费必须控制在1.95亿吨标煤以内,与2019年持平。

  “尽管从碳强度来看,江苏在全国兄弟省市中较低,碳排放的效率总体来说较好,但是从总量来看还是比较高的。”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说,“十三五”以来,尤其是2016年以后,江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减煤,近几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碳排放基本保持平稳,小幅波动,而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体现出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具备和碳排放脱钩的迹象。但“十四五”时期,江苏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比如连云港盛虹炼化、南通中天钢铁等,加之芯片制造、新能源电池、数据中心等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居民生活等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江苏在现有基础上碳排放还会有增长势头。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国家测算,“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光伏在能源方面要承担主力,一年装机要达到1亿至1.2亿千瓦。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怎么办?

  “从国家层面上看,‘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达15%,而江苏在11%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到‘十四五’,国家可能要把目标提高到20%,意味着要加大发展非化石能源,来支撑社会经济的能源需求和发展。江苏由于自身资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占比比全国低,因此,要在2025年提高到20%,5年内提升9个百分点,前进的步伐要比国家更快。”省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说,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除了区外来电和连云港核电站机组发电外,只有靠风电和光伏,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带拐弯”,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江苏光伏、风电基数大,再实现大幅增长难;另一方面,江苏土地资源有限,而光伏和风电都要占用一定土地。因此,一是要多用屋顶,二是向海发展。

  钢铁业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根据“十四五”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速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主攻方向。

  走进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蓝天白云,草木成荫,整洁的道路连接起钢铁智造厂房。“生产过程中的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近零排放,煤气回收全部用于发电,年发电量超过25亿千瓦时。”公司安全能环部副部长王长华介绍,南钢利用二次能源发电比例已超过生产用电56%,此外,厂房屋顶全部进行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超3000万千瓦时,火车运输采用充电机车替代柴油机车,年减碳2.6万吨。

  3问 碳排放权交易,江苏如何接轨全国

  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将从试点市场迈向全国市场。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去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碳交易大幕将全面拉开,我们已经提前感受热度。”作为国内领先的低碳节能环保一站式综合服务商,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早明说,“各地前来咨询的人太多,从业这么多年都没出现过,碳交易真的太热了!

  虽不在试点之列,但江苏实际上很早就为碳交易的全面启动做好了准备。“碳核查是碳交易的基础,相当于先摸摸底,看看到底有多少交易量。”孟早明介绍,江苏的碳核查工作一直进行得有条不紊,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近年来,北京和碳作为服务商,就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参与了综合能耗为5000吨至1万吨标煤的碳核查工作。

  在完成碳核查的基础上,火电作为全国碳市场开启后的首个被纳入行业,相关企业将领取一定的碳排放配额,而一旦实际碳排放量超标,就需要去碳市场购买差额,未超标则可出售富余的额度。同时,企业必须不断减排,以应对不断收紧的免费碳排放配额。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为2225家,其中,江苏共有216家,占比接近10%。“对于我们而言,必须要设法降低碳排放成本和履约风险,做到履约风险最小化、成本最小化,以及碳资产价值最大化。”江阴一家参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碳交易确实会倒逼企业重视碳减排,实现技术上的提升,未来,碳将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短期内,我们将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分配的比例还会逐渐降低,电厂的整体成本或有较大程度增加,不过,我们有信心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中发挥作用。”该负责人说。

  4问 新能源转型 江苏“底气”何在

  “此时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全面启动碳交易,底气来自于中国在低碳领域的自信,我们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相关领域的很多技术储备,都已经全球领先。”孟早明说。

  实际上,新能源技术的长足进步并非朝夕之功。来到位于黄海之滨的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这里被业内称为海上风机“大观园”,项目囊括了国内外10个厂家的13种不同机型。一眼望去,有常见的三叶片机组,也有试验前沿的双叶片机组,它们如同一个个“进击的巨人”,与永不停歇的海风作战。

  “早在2006年,龙源如东作为江苏电网首座风电场实现并网,揭开了新能源在江苏发展的序幕,经过15年的高速发展,新能源已从零星分布的补充电源发展为点多面广的替代能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主任陆晓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4倍,年均增速达32.9%。截至去年底,全省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3231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547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684万千瓦。

  不断向上突破的数字背后,是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近几年,深圳能源集团在扬州地区投资建设风电项目6个,仅去年就投运4个。为让深圳能源集团这样的新能源企业能够更加顺利在江苏落地,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不仅主动开展扬州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研究,提出各区域新能源开发容量、开发时序和布局建议,还及时为每个电源项目定制接入规划方案,同步纳入电网规划,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水平。

  “一直以来,我们主动与发电企业沟通协商,简化流程、压缩环节、规范标准,及时办理新能源项目接入系统申请,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物资供应等方面优先保障新能源接网工程建设。”陆晓表示,该公司深入分析风光资源变化特性,提高新能源发电功率和负荷短期预测水平,优先将风电、光伏等预测电量纳入发电计划,降低煤电计划电量份额。

  与新能源技术提升同步,我省还在开展相关领域的大数据挖掘工作,从而为碳达峰与碳中和奠定数字根基。据了解,我省已建立省地一体化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实现全省6135台风机、19924组逆变器单机运行状态与风光资源数据的耦合分析。同时,我省还构建新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以风光资源数据为基础,按照年月、地市、发电集团,以及海上、沿海、内陆发电类型等不同时空维度,开展江苏电网新能源运行特性大数据分析工作。(陈澄 沈佳暄 吴琼)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