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小微企业都抢到“减负红包”

27.02.2015  13:2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在前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包括: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扩大到20万元以内,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等。   羊年春节盛行“抢红包”,春节还没过完,国内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便抢到一个沉甸甸的“减负红包”—据初步测算,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一项,就可为企业和员工减负400多亿元。在大型企业、工业企业形势欠佳,电商异军突起的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正面效用渐显。国务院将为企业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精准减税”—视作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过去一年频频使用,几番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对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春节刚过,政策再发力,为小微企业减负再添一把火。   “减负红包”是发了,确保小微企业都能顺利“”到,这是第一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为小微企业一次次出台减免税负的政策措施,但从检查结果看,一些地方实际效果和预期仍有差距,中间还有‘中梗阻’,使优惠政策打了折扣。”减税降费政策存在“中梗阻”,未能不折不扣地从“纸面”落实到“地面”,最大掣肘来自中间段的利益博弈。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来说是利好,对地方财政来说正好相反,尤其在“”这一块。政策执行者意愿不足,“中梗阻”在所难免。打通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从行政制度着手,强化行政问责,更要从财税制度着力,确保地方的事权与财政相匹配,“大鸡不吃碎米”,优惠政策才有可能不被暗扣。   “减负红包”能不能再鼓一些,对小微企业的帮助再大一些,这是第二个问题。就税而言,减轻企业所得税固然重要,未来还应该考虑适度降低流转税。据有关专家统计,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在内的流转税约占到全部税收的65%,降低流转税、调整税收结论对小微企业意义重大。就费而言,面向企业收取的费用之多、之重,未必比税收更少、更轻。宗庆后去年曾吐槽,他的企业一年被收取的各种费用高达400多项。由此可见,降费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减税。收费问题更复杂,降费难度更加大。长远之计,减税降费要靠法治化、制度化,避免碎片化、“挤牙膏”。
  “减负红包”内容很丰富,还要装什么政策,才更完善,这是第三个问题。除了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是第三个瓶颈。我国资本市场自成立起来便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有所忽略,即使预设了通道,也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需求。下一步应考虑出台政策,为小微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起一套贯穿融资、交易、中介机构等各个环节全面服务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体系。甚至,投入政府杠杆资金,撬动民间资本进入,为小微企业提供股权或长期债券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