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低就业率原因分析
从江苏省2014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看,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4.45%,本科毕业生96.89%,专科毕业生97.41%。为什么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综合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研究生就业率偏低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供大于求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压力的最主要原因。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连年加大,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从1978年到2008年,短短30年,硕士生招生的规模已经增长了30多倍,2013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连续第四年增长超过10万人。而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增幅。 上海交通大学某硕士生导师指出,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超过了需求,出现了人才剩余,那么即便是硕士生、博士生,其人才价值也会降低。
●扩招导致含金量下降
伴随研究生扩招的另一个恶果,就是研究生含金量贬值,人才培养质量大幅下滑。有调查显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含)以上,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按照国际经验,一位导师同时指导2—3名研究生效果较好;5—6名是导师精力许可范围,能保证培养质量的上限。考虑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按照一个导师一年招收1—2名研究生计算,3年内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应为3—6名。但正如一位高校教师感叹,“有些学生一年也没见过导师几回,一个导师带数十名研究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
●盲目跟风考研
前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很多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纷纷加入到了考研的队伍,以期待“研究生”学历能成为自己找工作的“敲门砖”。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当自己研究生毕业了,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河南大学高教授表示,考研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对而言,就业空间就显得逼仄。“你很难知道3年前你所报考的专业是否跟今天的就业行情一致,慎重对待研究生这份文凭,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最关键的。”
●期望值较高
研究生对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期望值普遍较高,很多研究生并不急于为找到一份工作而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这也是当前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之一。南京大学研究生方同学说:“毕竟多读了那么多年书,花去的成本也更大,如果毕业后工资和本科生差不多,这3年的研究生不是白读了吗?”。除了薪水待遇,大部分人都对工作的城市、单位的性质、专业的对口度和工作的稳定性等等期望也比较高。
●自身能力有所欠缺
随着研招规模扩大,一些人读研完全是基于一种追求高学历、寻找到好工作的功利考虑,学历与工作能力不成等比。这也使企业趋于务实的态度,不再像过去那样“惟学历是图”。一个外企办公室主任坦言,这几年,单位每年都要引进几名研究生,主要是来做科研。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见得很优秀。“在我们单位,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高,但如果研究生在做事中没有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我们宁可要一个本科生。”
●市场发育尚不健全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信息尚不充分,既缺乏全面反映全国毕业研究生的资源及就业意向、各高校专业特点及服务方向的供方信息,也缺乏全面的用人单位的需方信息。由于就业市场缺乏需求信息的快速收集、公布和传递,不仅造成研究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降低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效益,而且增加了毕业研究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
●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本科生做得细致、规范,很多学校都是这样。”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钱伟老师说,由于没有好的就业指导,不少研究生就业时,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往往还不如本科生好。 对于研究生就业指导欠缺的原因,她说,一方面很多老师认为,研究生就业不成问题,即使少一些指导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忽略了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四年级,而这个时间,选择考研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培训,所以他们就缺了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