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所美国知名高校录取的学霸女生有个公益梦
正公益团队在去往松林小学的路上。
周颖泉和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17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外校的周颖泉终于实现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梦想”。在外人看来,高考大幕尚未拉开,她已经收到了来自包括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6所美国知名高校的入学OFFER,已足以令人称赞,但对她而言,自己耗时两年,一手创办的“正公益青少年图书计划”才是最令自己骄傲与满足的“青春事业”。
和很多孩子喜欢在舞台上展示自我不一样,周颖泉从小到大都喜欢做助人为乐的“绿叶”,比如在运动会时,同学们都在激烈地比赛,而她推着急救小推车在运动场随时待命,为受伤的同学进行伤口处理。艺术节上,为了班级节目能选上公演,她跑前跑后为节目找服装、做背景。在高一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安徽农村学校的破败与艰难,结合公益人士和教师给的意见,周颖泉决定以图书为载体,把知识的力量和公益的爱心送进大山深处。为此, 她联系了安徽一家助学机构,并在全校发动图书募捐活动,她的效率高得惊人,两个月后的暑假,她便邀上同盟好友,一起带着上百册图书奔赴安徽。
在家长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团队带了两个书架,将近300本书,15个排球,25个竖笛等物资到达松林小学。而山区学校的场景让城里来的孩子们吃了一惊。
这所位于安徽六安的学校,共四个年级,近50名学生,只有一名老师负责所有的课程教学。教室的教学条件也仅仅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我们感觉到这些孩子渴望阅读,而阅读不仅可以是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眼界,看到大山外的世界。”周颖泉和伙伴们针对援助地区孩子的特点和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进行了研究,为募集到的图书进行了分类编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建造和改进了图书室,在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并协助学生一起建设高质量的、学生触手可及的图书室。
此后,募集图书,送书入深山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常态,而令周颖泉更开心的是,她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小伙伴的支持。“正公益”的队伍壮大了。
除了图书,“正公益”还把全新的知识带进了山里。为了更好地激起山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周颖泉自己带了实验器具,为孩子们讲解三棱镜等物理知识。音乐、体育、美术、绘画也成了山区孩子们的“新课程”。这些还在教室里听讲义的中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山里孩子们的“小老师”。精心的备课成效初显, 科学课的实验激起孩子们阅读科学类书籍的欲望、绘本阅读课让年龄小的孩子们也饶有兴趣地抱起绘本阅读、而文字演变的课程则勾起了孩子们对国学的好奇。
“没想到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方式历练自己的青春。”社团带队的郝筱雯老师动容地说。由于山区条件不佳,在送图书进校园的两天里,她和“正公益”的孩子们只能入住在县里10元钱一天的旅馆里,最艰苦的一次跋涉,一行人只能坐在路边吃泡面。“但是孩子们并不会因为条件艰苦而气馁,反而这给予了他们了勇气,并且教会他们懂得了感恩。”
从互不相识, 到能和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插科打诨,寓教于乐。这一路,“正公益”的孩子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周颖泉回忆到,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眼睛闪亮、酷爱阅读的女孩,每每他们入山,这个女孩总爱缠着他们对书本里的知识问东问西。而就当周颖泉和女孩探讨未来时,女孩却说,自己家里还有个弟弟,再上两年学,自己就要辍学打工了,这人周颖泉遗憾不已。“这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公益计划不能停止,要让山里的孩子们有源源不断获取知识的机会,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而眼下,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这一段不寻常的公益经历,她顺利地通过了美国6所知名高校的入学审批,但自己就快毕业,“正公益”的延续与传承却是她心头放不下的责任。
郝筱雯老师介绍,周颖泉的“正公益”除了募集到爱心,也募集到更多的支持。在南外仙林,校长、教师带头捐钱捐物,家长、学生热切配合,不少高一与高二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了图书支教的队伍中。令人惊喜的是,前不久周颖泉的“正公益”完成民政登记,正式成为了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我们就是想打造的就是一个政府认可、运营透明、小而专注、并由年轻人主导的公益组织。”周颖泉希望,成为民非组织后,“正公益”可以展开责任的双翅,在透明的运作方式下发挥更大的社会力量。目前,“正公益”组织已经拥有了对公账户,所得善款将用作支持山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