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说话存档留住江苏“乡音”
900多万字《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昨亮相
新华报业网讯 把普通话的“富”说成“跩”,热闹说成“热烘”,聊天说成“聒白”,吵架说成“抄窝子”,南京人还记得这些并不是太久的方言吗?25日,省教育厅发布江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成果,900多万字的《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亮相,同时,江苏在70个调查点为原汁原味的方言“留声”,记录下各种语言的江苏味道,省教育厅25日将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档案以及70个点的语音档案转交给了省档案馆。
“孩子不会讲南京话了,上课听普通话,和同学说普通话,回家跟我们都说普通话。”很多家长都有同感,90后、00后这一代孩子,会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省教育厅语工处处长赵晓群介绍说,方言背后是充满魅力的地方文化。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由我省独家承担该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设70个调查点,用5年时间,遴选近500名发音合作人,采录时长超过320小时、数据容量超过830GB的方言和地方普通话有声数据,以及时长近7小时的地方戏曲、童谣吆喝、民歌等方言文化有声视频资料。而这本《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完整记录江苏语言实态的资料平台。
参与数据库建设的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汪平说,语言每隔二三十年会有明显变化。“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和七八十岁的老苏州相比,说话有明显区别;而二三十岁的人跟四五十岁的人又有不同,跟老苏州的差异就相当大了。”他举例,过去老苏州人说话那种“糯软”味道,现在年轻人讲话已经“淡”了很多。在老苏州人看来,他们说话有点“口齿不清”,苏州话里分尖、团音,他们不会把大小的“小”说成“siao”,而是说成“xiao”,他们发“西”(si)这个音,已经和“希”(xi)没有任何区别。此外很多相近但不相同的音,比如“园”和“油”读起来也完全一样了。
汪平说,中古时期的音韵系统是最复杂的,《切韵》中有206个平水韵,到了元朝《中原音韵》后开始简化到46个韵,现在的普通话韵母只有39个。而从观察的结果来看,方言的语音也正逐步走向“简化”。“除了苏州尖音(西)、团音(希)已经不分,南京话早就尖团合流。此外,南京话的入声也正逐步消失。”汪平告诉记者,苏州话声调也有“简化”的趋势,以前苏州话有7个声调,都说苏州人骂人都像唱歌,就跟苏州话丰富的声调有关。“比方吃菜的菜字,老苏州读起来声调会先下降然后再上扬,而年轻人不再有上扬的这个音。”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说,我省将进一步对原有中国语言数据库进行扩充整合,在省内官话区每3-4县取一个点,吴方言区的每一个县取一个点,增加35个调查点,保存当地的方言。汪平说,“古人不可能留下语音资料,所以我们只能推拟上古时候的发音,方言作为古语考证的活化石弥足珍贵。我们也并非让孩子们去学以前的方言,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保存以前的曾经存在的现象和文化”。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