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崇安检察三故事彰显公开公正
近日,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创新公开听证机制,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获得全市“政法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据悉,2014年来该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检务公开,率先在全市探索执法办案公开新途径,完善公开程序,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有效保障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获奖的公开听证机制则是该院在规范司法行为方面开展的系列举措之一。
执法公开透明
听听大家怎么说
“我儿子是一时心急,护母心切才做出过激举动,恳请司法机关从轻处理。”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卓某的父亲几度哽咽。
这起案件由民间纠纷引发。卓某的母亲在某农贸市场摆摊,一天与顾客发生了争执,卓某见母亲被打倒在地,挥拳将严某打成了重伤。后卓某投案自首,家里变卖房产筹钱赔偿。
“他已尽了最大努力来弥补,我们不愿意看到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破了。”被害人严某夫妇也希望对卓某从轻处理。
听了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意见,听证团经过独立评议,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认为无逮捕必要。最终,该院依法对卓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014年,该院建立执法办案公开听证制度,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开展公开听证近10次,所作决定均得到了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多方参与平等
当事人心服口服
“没想到还能亲眼看、亲耳听到检察院的办案,现在我没有异议了。”2014年3月,在该院举行的全市首例就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当事人徐某对检察机关公开透明的办案方式心服口服。
2013年,债权人蒋某因债权纠纷将债务人徐某告上法庭,后来法院支持了蒋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徐某归还45万元借款并支付逾期利息。徐某不服法院判决,向崇安区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
该院决定依法启动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公开听证程序。听证会上,双方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纷纷发表了意见,提出一些新证据材料,并就案件焦点问题展开了辩论。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意向。
在驳回徐某的申诉后,双方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决定都表示支持和认可。事后,徐某还专程来到检察院表示感谢。
“只要你们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民行科负责人马奔握着徐某的手说。
公开起诉文书
案结事了人和
“以前只能知道案件的最终结果,现在看到了起诉书,我们知道了检察院把‘水’端得很平,对你们的解释和答复,我没什么意见,很满意。”群众代表张大爷手里拿着《起诉书》说道。
2011年,无锡某公司通过散发广告传单等形式,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中,该公司部门负责人王某经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76万余元。2013年11月,经崇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但是,案件26名受害人对判决认定的王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并不服气,2014年2月底,他们来到崇安区检察院,要了解该院起诉认定的涉案金额。
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是深化检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鉴于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同时考虑到受害群众诉求,该院探索适度向受害群众公开了案件起诉书,这也是在全市首次向信访群众公开起诉书。
在接待中,该院控申干警针对涉案金额的认定进行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并对群众关心的赃款追返事宜进行耐心地答复,解开来访群众“心结”,一场棘手的信访在心平气和中结束。
□本报通讯员 李晓艳 本报记者 张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