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电子腕带显示消费信息 开辟救治绿色通道
中新网兰州4月5日电(崔琳)38岁的左亮(化名),因涉嫌一起命案,现被羁押于兰州市第三看守所内。初入“高墙”之际,左亮因感生活无望,时常与同监室的在押人员争吵、打架违反监规,这一切在监管民警为他带去女儿的“家书”后彻底改观。
“出事后,乡邻亲友不避讳地在我父母面前指责我的过失,我觉得自己被整个社会遗弃了,就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念头。”左亮告诉中新网记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其平日不服管理的情况下,监管所民警竟然没有放弃他。
原来,鉴于左亮关押时间久,思念家人心切的心理,所里为其安排了与家人“单向视频会见”还为其捎去了女儿的家书。女儿在家书中写到:爸,五年没见,您还好吗?请你放心,我和奶奶都很好,这次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二,您很高兴吧?我还会更加努力,您无须自责,好好的,尽早出来……
左亮所在的兰州市第三看守所,位于当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距离主城区半小时车程。
2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三所看到,监区内的每个房间近30平方米,可容纳12人,并连着户外“放风”地,在押人员透过横竖交错的铁栅栏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绿树。房间的一侧是用水泥筑起的大通铺,旁边设有简易蹲厕并安置了淋浴器、脸盆等洗漱用具;正对床铺的一侧墙壁贴满了看守所各项规章制度及在押人员学习资料,房间内还配备了电视机。
记者注意到,监区内还放置了大量以绿色为主基调的花卉。“这可以稳定在押人员的情绪。”据该所所长王延峰介绍,该所在完善监区环境的同时,下功夫践行在押人权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对在押人员进行权利义务告知,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维文版、藏文版告知书;针对文盲在押人员,制定音频版告知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所还启用在押人员电子腕带系统。“这是一种佩戴于在押人员手腕上的类似手表形状的电子标签,我们将在押者个人信息、消费信息、提审会见信息录入腕带系统中,方便办案单位查询、家属及时了解案情环节。”
王延峰进一步解释,该所的电子腕带创新加入了消费信息这一板块,旨在对在押人员每月最高消费额和个人账户余额进行双重限制,以此解决部分人员超高消费、奢侈消费和个别在押人员冒充、强迫他人进行消费的情况。
现任三所管教队长的刘东升告诉记者,他最害怕下班后接到所里的电话,“这会让我心跳加速!”监所的安全问题牵绊着所有的监管人员。
“我们尽力丰富在押人员的监区生活,如:定期组织他们开展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猜灯谜、棋牌比赛等文娱活动;同时,每日当班民警还会组织各监室召开民主生活会,期间在押人员对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劳动、行为养成、遵守监规、有无违纪、违规行为等情况进行总结、自评、互评,做好详细记录,以此达到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在押人员张峰(化名)于2015年2月与未婚妻发生纠纷后,一怒之下将其掐死。不久后,张峰落网被关押在三所。3月11日,张峰突然开始鼻腔出血,值班民警遂将其带至卫生队进行救治,随后,工作人员还将张峰送往市属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经查,张峰因入所前吞食老鼠药自杀未遂,毒药导致其无法正常凝血。通过看守所民警的悉心照顾,张峰目前已完全康复。
刘东升说,三所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在相关医院设立了特殊病房,开辟了在押人员救治“绿色通道”,无需排队挂号,随到随诊,确保在押人员患病后能得到及时救治。
“根据公安部监管局关于看守所医疗器械配备标准,我所还配备了先进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已完全实现在押人员患小病能在所内诊治,大病能及时住院的看守所医疗机制。”刘东升补充,该所自2013年8月26日投运以来,共治疗患病在押人员一万余人次,通过“绿色通道”诊治急重症在押人员28名,成功抢救了5名生命危在旦夕的在押人员。
此外,三所以国学教育为主,对在押未成年人员进行教育、对在押人员的食品采取留样制度,并为体弱多病的在押人员提供病号餐,定期为未成年在押人员提供营养餐……通过努力消除了在押人员家属对看守所的偏见和误解。
所长王延峰称,目前该所还在探索在押人员“所内所外”就业问题,相信通过各界的关怀,使得曾经犯罪但想改头换面的服刑人员重拾生活的信心,重做好人。(完)
原标题:看守所电子腕带显示消费信息开辟救治绿色通道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