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通报十大制假售假案例 网络作案多跨国联手多
新华报业网讯 省食药监局昨天通报去年我省查获的十大食品药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例。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朱勤虎副局长介绍,去年我省共查处食品药品行政违法案件5247件,罚没款5897多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和销售网络249个,400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扬州破获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泰州破获的“假美瞳案”、新沂破获的“特大网络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涉案金额多、危害大、案情复杂,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和江苏省局挂牌督办。
近年来制售假劣药品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网络化涉案数量日渐增多。十大案件中,五成以上与网络有关,比较典型的是新沂破获的制售假冒美国某知名药品案,犯罪嫌疑人从网上订购生产设备,联系印刷包装盒、说明书,利用网络采购非法添加成分,生产出成品后又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流向29个省份、122个城市,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
其次是国内外勾结制假售假,呈跨国化犯罪趋势。泰州破获的“假美瞳案”,犯罪嫌疑人与韩国人勾结,犯罪工具和原料等都从国外引进,嫌疑人以医疗器械经营公司身份作为掩护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侦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该案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三是瞄准女性化妆品、假冒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违法犯罪逐渐增多。新沂破获的假冒倩碧、迪奥、欧莱雅、香奈儿等案,盐城破获的假冒玫琳凯案,淮安破获的假冒进口抗生素案等,假冒一线品牌,用品针对女性高端市场,涉案金额多、受害人多、影响恶劣。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发达的物流体系等,也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便利。作案团伙参与制假、售假的个体之间互不见,买家卖家互不认识,通过网上邮件谈“业务”,物流送货,从原料到生产、压片、包装、销售,都不在一个地方,即使某一个环节被打断,其它环节照样运转,给侦查工作带来难度。专家提醒,药品、食品、保健品和医疗用品等,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使用后如有不适要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不要让不法分子有生存空间。 (仲崇山)
原标题: 我省通报十大制假售假案例 网络作案多跨国联手多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