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绣花功夫做脱贫文章 |强国小康路③

31.07.2020  22:21

          编者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心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着这一历史目标,江苏人民砥砺前行,一路奋进。

  扶贫征途,一个也不能掉队;小康路上,一个也都不能少。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从今天起,我们推出“强国小康路”专栏,聚焦江苏重点帮扶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生动实践,展现江苏人民建设幸福生活的动力和活力。

        新华网南京7月31日电(赵雅惠 郭一航)江苏中部,黄海之滨,因盐而建,故名盐城。在这里,一项项创新举措有效实施,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户户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之年。走在盐城的乡村田野,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已挂满枝头。

        精准施策 上下一心 脱贫路上一个不落

        “在这里我又能挣钱了,第一次拿到工资,我心里好激动!真的好激动!”话音未落,沈建霞就流下了泪水,沈建霞是盐城市射阳县四明的贫困户。早些年,她与丈夫赵成龙一起搞建筑装潢,既做大工,又做小工,夫妻俩互敬互爱,相互扶持,收入可观。

        2017年6月的一场车祸,打破了两口子平静向好的生活,沈建霞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我瘫痪以后,他(丈夫)因为要照顾我,只能在家门口打打零工。”沈建霞抹去泪水,满脸愧疚地说,车祸还让沈建霞一度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2019年10月,四明镇贫困残疾人扶贫基地落户四明镇开明小区,基地先后引进适合残疾人手工作业的箱包后套加工、手工装饰品加工、雨衣鞋套等加工包装。

        家门口就能就业,这个消息,对于沈建霞一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这意味着沈建霞可以自行到离家150米的残疾人之家参与辅助性劳动就业,赵成龙也能腾出身来出去做瓦工。

        “我在这,每天中午有免费的午餐,还有凭自己技能和劳动获得的报酬,再加上一些劳动补贴、绩效奖励,一个月都能拿个五六百。”沈建霞说,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她似乎获得了“新生”,和大家聊天、工作,再也不用一个人闷在家里。

        或许,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意义。

        据了解,四明镇贫困残疾人扶贫基地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贫困残疾人26人,26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依托辅助性劳动就业已稳定脱贫。

        除了为贫困残疾人“定制”就业岗位,四明镇还为一些年迈、身体条件不允许离家村民购买了编草机,操作简单。“有空了就家门口编编草绳,每个月也没有数量要求,闲着也是闲着,好歹也多一份收入。”47岁的周古平说。

        上下一心谋脱贫。除了地方政府,江苏省委派出的工作队也是拧成一股绳,强弱项补短板。今年3月16日,江苏省委派驻12个重点帮扶县(区)的帮扶工作队相继出征,新一届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郭书峰等人奔赴响水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据了解,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入驻以来,已经完成了组织建立、职责分工、建章立制、内部培训、作风建设等自身建设工作,同步展开了驻镇进村、入户摸排、规划编制、项目编排、活动策划等帮扶工作。

        据江苏省发改委评估督查处三级主任科员、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成员李翔介绍,规划编制、活动策划是响水帮扶工作队的“自选动作”,目前,队内9名队员已全部对接9个经济薄弱村镇,通过摸底、座谈、调研为每个村镇“量身定制”未来两年发展规划。

        李翔表示,在驻村帮扶项目编排方面,今年共具体实施帮扶项目“3类20个”,总投资6559.33万元。截至6月19日,后方单位到位资金1236万。在驻村帮扶活动策划方面,目前,经与后方单位对接确认,9个队员所在的9个后方单位拟在响水开展帮扶活动27项,平均每个单位3项,涉及政策、产业、就业、消费、教育等多个关键帮扶领域。

        “我们可能在这里就两年,但是一定要把作用发挥到最大!”李翔坚定地说。

        产业找对头 致富有奔头 小康路上花果香

        在响水县南河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里,鲜花盛开、百果飘香,奇瓜异果令人目不暇接,现代高效农业的新模式、新景观、新品种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4万亩的园区主要种植西兰花、蔬菜毛豆、西瓜等。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大地九丰以优质农产品迅速抢占上海市场,成立电商营销公司和配送中心,实现园区“菜园子”直通上海“菜篮子”。

        “今年园区最高峰已经实现了400多人就业,农民在这不仅仅简单打理,也可以学习技术。”南河镇副镇长陈鹏说,2016年以来,园区共带动2832户本地农民入园从事现代农业发展,人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

        而要说最有名气的,还是响水的西兰花产业。“西兰花是们这名副其实的‘富民花’,集种植、冷链、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西兰花全产业链已成为带民致富的朝阳产业。”陈鹏说。

        其实,西兰花在响水县种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产西兰花花球圆紧、颜色浓绿。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形成产业规模。

        产业扶贫对头,致富才有奔头。近年来,响水的西兰花种植产业紧扣科技创新,放大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省产业富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等项目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能人大户+基地”的模式。

        除此以外,响水县也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家禽、西蓝花、浅水藕、生态稻米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通过“园中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四带动”。截至目前,全县通过产业发展直接带动脱贫4246户13370人。

        桃园变成了“桃源”,刚走进射阳县新镇绿色扶贫桃园基地,清新的桃香扑鼻而来,一排排桃树枝叶茂盛,青翠的果子压弯了枝头。

        “原来我们是给每家每户分配果苗,但是由于村民的技术不够,太过分散,所以桃树种植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新坍镇扶贫办主任孙海平说,2018年开始,新坍镇将原分配给低收入农户自行栽种的扶贫果苗进行规模种植、集中管理、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自行分散种植在管理、技术和销售上的难题。同时,园区还与全镇2069户低收入户签订合作协议,把年净收益的60%分配给低收入户。

        据了解,目前,新坍镇已建成了集中连片500多亩扶贫桃园基地。2018年一期项目引进了映霜红冬桃新品种,栽种210亩,2019年二期又引进了油桃、水蜜桃、锦绣黄桃三大系列品种,栽种290亩,形成了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果园基地。果园已经实现早、中、晚相结合,保证从6月份到12月份都有桃子采摘,错开销售季节,提高了经济效益。

        孙海平算了一笔账,优良树园1-2年搭成丰产架子,3-4年进入初果期,5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6000斤以上,每斤按市场价4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4万元,单株效益可达285元。按“公司+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经营分配模式,全镇每个低收入农户年效益可达二三千元。

        绿色扶贫桃园基地的建立,为全镇2069户低收入农户打造了一个“绿色银行”。

        电商扶贫 新鲜血液 富了口袋富脑袋

        “这是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跃中农场’,你点这里就能购买了。上面都是我们的特色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盐城射阳县兴桥镇跃中村党支部书记王瑞勇乐呵地介绍道。

        2018年,跃中村流转土地280亩,其中栽植黄桃果树140亩,林间散养特色家禽2000只左右,特色韭黄种植120亩。

        “我们这的五黑鸡、绿壳蛋都是特色产业,已经具备发展为扶贫产业条件。”王瑞勇说,一方面适度扩大集体养殖规模,另一方面还发展5户低收入户进行家养,由村集体供应鸡苗,待鸡正常产蛋后,由村集体回收。

        据了解,在网络销售的带动下,跃中村的微信商城正以“1+N的销售模式,推销村集体及本地地区的农副产品,如西瓜、甜瓜、羊角椒、菊花等产品。2019年,农场电商帮助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75人就业,人均增收3200元,帮助仅剩的5户低收入户成功脱贫。2020年预计电子商务销售可帮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

        当前,跃中村农村电商与特色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电商引领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特色农业保障农村电商优质产品供应,打造品牌效应。

        下一步,跃中村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商平台,对农村青年开展响应培训。同时致力发展特经农业,丰富产品种类。

        如今的跃中村,空气清新、河道清澈、环境优美。王瑞勇说:“我们正在积极谋划打造特色农旅品牌,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采摘、观光食宿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旅游园区。

        40多年历史,近万人从事食用菌产业,射阳县四明镇还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乡,“一朵菇”成为四明镇特色农业。

        在梦之园菇业有限公司门口,几辆装满货物的大型卡车整装待发。走进食用菌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一簇簇香菇即将破棒而出,工人们有的忙着灌装食用菌培育袋,有的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菌菇,满眼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生产场景。

        “我们实行的是规模化生产,每年从四月下旬开始出菇,因为菌菇的品质较好,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刚刚装车的这批菌菇即将发往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公司生产负责人袁峰介绍说。

        目前,梦之园菇业的冷链物流订单式常年供应长三角市场,年投料量可达2万吨左右,年产值约1.2亿元,年利润可达40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了5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解决农村50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吸纳了30多户低收入农户进园务工,脱贫致富。真正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支撑。

        随着四明镇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带回了潮流的思想,先进的企业理念。

        “我们是很愿意回来的,家里政府支持力度大,并且家里熟练工也很多,菇的一些问题不要问别人,他们都懂。”32岁的栾嘉国是今年刚返乡创业的企业家,返乡后承包了150亩地种植菇和香菇。

        栾嘉国表示,他的销售思路就是控制C端,并在各地市场设立城市运营商。但由于电商以激励合作为主,最大的问题就是包装速度跟不上。为此,栾嘉国专门成立了一个恒温车间,买了10台设备专做包装。

        “我们厂里现在有40个贫困户,他们工资都在每个月三千左右。只要体检合格,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要。员工自己买保险,到我这里来报销。”栾嘉国说。

        “年轻人想法多,路子也多。确实厉害!”四明镇一些传统农户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