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以全方位开放创塑发展新优势

03.07.2015  13:26

  中国江苏网7月3日讯 近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订,盐城被中韩两国政府确定为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标志着我市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江苏沿海中心枢纽,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主动而为,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全方位提升盐城开放水平,加快实现沿海中部崛起。

  枢纽盐城物流天下构筑沿海开放新通道

  6月28日,盐城港大丰港区码头栈桥上,集装箱货车来回穿梭,满载集装箱的“太平号”班轮,卸载作业紧张有序。上半年盐城港“一港四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858.4万吨、同比增长17.3%,集装箱完成72282标箱、同比增长96.3%。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拥有海港、空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对外通达东南亚、欧洲各大港口,联通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优势明显、节点作用突出。我市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打造功能齐备、各具特色的沿海港口群,加快构筑沿海开放新通道,形成贯通南北、东出西连、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带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枢纽盐城,物流天下”。

  “我们正加快滚装码头建设,建成后将形成40万台车辆运送能力,这对实现南北对流的内贸运输、发展中韩陆海联运具有重要意义。”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褚国栋告诉记者,去年大丰港区货物吞吐量5100多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运量占35%。

  盐城港已建成万吨级码头17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7条,开工建设大丰港区15万吨级通用码头和邮轮码头,推进滨海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提升港口综合能级,今年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盐城机场改扩建二期工程通过验收,连通北京、上海、南京的三条高铁全面启动,盐城进入“高铁时代”。

  全方位的交通通道建设让“互联互通”在盐城有了坚实的落地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与20多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40多家央企联手开发沿海、在盐投资80多个项目,与上海、深圳以及苏南城市开展园区合作共建。

  绿色转型重塑动力建设沿海开放新高地

  在策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我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能源转结构、产业转形态、发展转方式的转型路径和升级目标,重塑增长动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直奔中高端,实现增长与转型互动并进,全市经济呈现出总体发展稳定、经济活力显现、综合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海上三峡”。我市利用“风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千万千瓦级风电、千兆瓦级光伏为支撑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建设100万千瓦陆上风电、200万千瓦海上风电、155兆瓦光伏电站。去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13%,今年将达到20%,提前5年达到国家标准。

  “更为关键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引领和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至5月份,我市工业销售1751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99%,实现以较低能耗产生更多效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月,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系统成套设备将“漂洋过海”出口印尼。“这套设备已纳入商务部项目援外计划,沙特、阿联酋、马尔代夫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意向要进口该设备。

  盐城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公司技术总监许卫国介绍说,该成套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属技术首创。

  一手抓增量注入直奔中高端,一手抓存量调整迈向中高端,盐城产业层次和形态正发生质的变化。按照“调高调轻调新调绿”要求,我市主动策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举全市之力打造中韩产业园、汽车全产业链、海水淡化等产业创新“十大工程”,力争通过3至5年形成规模发展优势,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今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1亿元、同比增长30.3%,新发展网络创业示范集聚区9个,净增网店60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

  直奔中高端,必须着眼全产业链乃至整座城市的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市以“两区两城”为载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组织实施“515”引才行动计划,今年已成功引进21000多名大学生,3000多名专门人才正在认定中,200多名领军人才正组织申报,形成各类人才加快集聚的良好态势。

  东南西北全面合作拓展沿海开放新空间

  今年上半年,我市先后在北京开展央企合作对接活动,赴深圳开展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推介活动,成功举办“5·18”经贸洽谈活动,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别赴韩国、德国及台湾、香港开展经贸活动,成功敲定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

  全球视野战略谋划,全面开放拓展空间。我市今年一系列“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互联互通的务实之举,充分显示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既“谋势”又“取实”,以此进一步推动形成“东南西北”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这种模式代表了中国地方城市未来对韩合作方向,期待并祝愿盐城对韩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韩关系全面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5月26日,我市在首尔与韩国庆尚北道、大邱广域市签订谅解备忘录,三方合作共建中韩产业园,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在见证三方签约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从融入到融合,我市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本质,以深化产业合作为重点,向东出海建立新标杆,深化拓展对韩合作,扩大在盐台资发展,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中韩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韩商投资集聚区、中韩文化交流合作试验区。向南融合搭建新载体,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及苏南等地科技企业合作,加快建设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和大数据产业园、云谷智慧园区。向西拓展富集新资源,合作共建中欧(盐城)生态园,推进滨海港30万吨航道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打通盐城港口群西向市场通道。向北联手共创新格局,深化与京津冀和央企等战略合作,主动对接连云港,形成“一桥多堡”、“一堡多港”联动发展格局。

  在接纳服务好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盐城1000多个项目的同时,我市鼓励市内企业境外规模投资,重点推进的6大投资项目,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境外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如一期投资9.29亿美元的德龙镍业与中国一重合作的印尼镍铁合金冶炼工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二大对外投资项目;江苏建湖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并购波兰艾雷奥特航空技术项目,成为国内跨国抄底收购的成功范例。

  截至目前,全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46个,涉及7个“一带”国家、33个“一路”国家,主要有金属冶炼、设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业资源开发等8个产业;沿线13个国家也成为我市劳务输出国。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