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08.11.2018  10:12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北京西路瞭望|不放假的记者节,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这个在网络广为流传的段子,道出了曾经的“无冕之王”、如今的“新闻民工”的豪情与无奈,更宣告了新闻工作者的坚守。

  11月8日,第19个记者节,记者们依然不放假。“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调转镜头,对准身边的记者,讲述他们的新闻故事,倾听他们的职业心声。

   新闻“老兵”奋战调查一线26年

   人物:陈道龙,新华日报社原内参部高级记者

  陈道龙的第一篇新闻调查稿件,是在苏北扶贫时“顺手”写的。

  1989年他在苏北扶贫时,发现当地一些个体商户对外地厂家大肆行骗,当地部门搞地方保护,不问不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他调查后写了一篇内参稿,行骗者很快受到查办。扶贫结束后,他回到报社就被调到群工处,专门做起舆论监督的调查报道,一干就是26年,成为国内媒体中连续做舆论监督时间最长的记者之一。

  26年的舆论监督生涯,陈道龙独立或与同事合作,发表重头舆论监督100多篇,使80多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其中两人判刑5年以上,他4次获中国新闻奖。

(陈道龙在演讲中。)

  11年前,南京有十多家船务公司猖狂行骗。一批批打工的人交了血汗钱,却当不上船员,投诉无门,处境凄惨。他跟踪了解4个多月,抓到船务公司行骗的一系列证据,向南京公安举报,促使警方首次对这个问题立案侦查。调查稿见报后,船务公司经理被判刑5年。此后,南京和附近地区以招聘船员为幌子的行骗大为减少,很多黑职介关门。

  6年前,南京不少中小学生反映:学校午餐太难吃,七八元一顿,还不如外面同样价格的快餐;还有的说吃不饱。他扮成家长到学校暗访,拍下食谱;扮成郊区学校总务主任,向城区学校讨教“食堂管理经验”。最后写成《学生午餐费,咋变成老师泡脚盆》,一发表社会上就炸开了锅。省市教育部门都发文整改,坚决制止侵占学生餐费、克扣学生伙食的行为。省教育厅要求把学生食堂水电气费纳入公费开支,提高伙食质量。南京请食品专家制定学生营养午餐食谱,把关中小学午餐质量,江苏数十万孩子受益。随后全国10多个城市制定推行中小学生营养午餐食谱。

  ……

  调查中,他曾被人扭伤手指、抢走相机,3次被带进派出所,记者证被抢走撕坏,还被恐吓要砍杀。

  在一次揭露虚假生物肥的过程中,他被经销商告上法庭。但他毫不畏惧,提供了大量人证物证,使得对方不得不撤诉,农民还得到50多万元赔偿。

  “像科研技术人员一样认真严谨,像战士冲上战场一样勇敢顽强,像诗人艺术家创作一样充满激情”,这是他做舆论监督的态度。

  花甲之年,他还像个战士一样奋战在调查一线,戴着安全帽,暗访4个市15个楼盘工地,查出大量不合格的仿造产品,揪出住建部门下属一家单位以发放推广证从中谋利两千多万元,《一纸推广证几多生意经》发表后,省物价局进驻查处,省住建厅组织整改,规范建设科技成果推广,为上千家建设产品企业减负。

   记者节感言:记者是一份值得珍爱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到新华日报社工作,做了几次调查采访后,发觉自己辛苦努力采写的报道产生较大影响,促使问题引起重视与得到解决,受害人权益得到维护,进而还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喜悦,还深刻地认识到调查报道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问题和社会上坏人坏事不揭露,就会危害不断;做舆论监督,既要千方百计揭露真相,还要想方设法促进问题解决改进,造福人民和社会。

  做了26年调查报道,现在由衷地感到:记者是个值得珍爱的职业,调查采访是项值得珍爱的工作,值得为之奋斗与拼搏。如果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我还要选择舆论监督报道,因为人民群众需要,社会进步发展需要!

   把好人写“”,帮需要帮助的人

   人物:胡俭扬州日报采访中心民生部主任,第二届江苏“名记者

  这个记者节,曾是个打工仔的胡俭,与“北京西路瞭望”记者分享了他与两位特殊打工仔的故事。

  当过图书管理员、投递员、安装过有线电视、推销过人寿保险……经过10年自学考试,32岁时,胡俭从乡镇广播站通讯员变成了扬州日报记者。初入行人地两生,他用逢人就递名片“扫街”的方式,有了写不完的故事。

  2006年,胡俭采访江都区一位农民工颜展红。这位下班后帮人扛煤气罐、一天打两份工的打工仔,扛一罐煤气挣2元,他总要拿出5毛作为农民工子弟助学基金。那年女儿进城读书,因为实在穷,校长破例减免了借读费。颜展红当时就承诺:“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知恩图报的老颜令胡俭十分佩服。他陪着扛了一整天煤气罐,累得腰酸背痛,却找到了新闻灵感:“傍晚,我瘫坐在楼梯口,帮老颜算了一笔账:一年要积攒6000元助学基金,那就需要扛12000个煤气罐,平均爬上四层楼,高度是11米,一年下来,上下楼梯的高度累加起来,相当于15座珠穆朗玛峰!

  这样直观的表达和接地气的通讯一见报,颜展红真“”了,还当选央视“十大温暖中国好人”。看了胡俭的追踪报道,很多人都加入到老颜的爱心助学行动。

(胡俭在田头采访。)

  胡俭一支笔,还“捧红”了另一位“打工仔”。他采写的《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讲述了云南曲靖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送50名老乡来扬州,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用亲身体验帮他们排除打工障碍的故事。消息一出,全国近百家媒体跟进,央视《新闻联播》连续5天追踪。一些西方国家电视台播出后,许多欧洲观众说,“打工局长”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基层公务员的看法。

  这篇消息实践了“讲好中国故事”,荣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也助推陈家顺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不过最让胡俭开心的是,这篇报道让扬州把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曲靖的农民工兄弟,让他们圆了打工致富梦。

  “他们特殊的打工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那就是:用好故事,写好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胡俭说。这些年来,扬州先后有5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中将近一半的人物典型出自他笔下原创报道;他还组建了“扬州好人义工总队”,让越来越多的好人抱团行善。

   记者节感言:

   世界需要聪明人,更需要下笨功夫、用真感情的人

  讲好中国故事,中央有要求、时代有需求、我们有追求。新闻工作者要“上知政策,下懂民情”,既会讲民生故事,更要学会用小故事讲好大方针、大政策,做一个让党委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喜欢的“故事大王”。

  老题材,换一个新视角;大主题,找一个小切口,就能呈现另一种精彩。同时,无数的好人故事,也常常提醒我:这个世界上,需要聪明人,更需要下笨功夫、用真感情的人。为老百姓当记者,为困难者当义工,这条路,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难,我走定了!

   曾被人威胁生命的女主播

   人物:王瑾江苏新闻广播资深主持人

  《政风热线》是一档舆论监督类节目,听众诉求各不相同,情绪千变万化。作为主持人,王瑾要直面听众和相关部门,在有限时间里既把握关键,又想得周全,以有效的沟通解决诉求,这并不轻松。

  4年多前,南京市浦口区威尼斯水城业主代表打进电话,投诉开发商承诺的配建小学迟迟未建。6000多位面临子女入学难的业主与开发商多次交涉,还围堵过售楼处,却收效甚微。王瑾记得,“电话打到我这时,他们正想组织围堵长江大桥。我立刻意识到这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直播中请求他们理性维权、相信《政风热线》、等待记者的调查协调。

  现在压力在直播间外了。王瑾和同事们反复协调开发商、教育部门,并不断在节目中告知业主最新进展,避免矛盾激化。最终业主代表、开发商、浦口区教育局三方坐下来协商,拿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次年1月,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开办,业主们选出9位代表,专程送来了锦旗。

  王瑾和同事收到过各种形式的感谢。去年徐州听众孙师傅来电,说要给王瑾和节目组送份新年礼物。“他是做杯子的,就想给我们每人送只杯子,他说《政风热线》在他心里是一档有‘口碑’的节目。我没有收,但‘口碑’二字我铭记在心。

  口碑来自于坚守和无畏。入行十多年,王瑾一直主持舆论监督类节目,常面临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当然有怕过。我曾经曝光过家乡的两条负面新闻,有人就在网上扬言敢回老家一定要‘弄死我’。”王瑾说,但每天节目一开播,电话、微信源源涌来,这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也提醒她不忘入行的初心。

(王瑾在演播室。)

  在王瑾记忆里,宿迁骆马湖曾经烟波浩淼、渔帆点点。但2015年前的许多日夜,大功率马达轰鸣,湖上非法采砂支架林立,渔民被逼得无处生产,甚至无处居住。王瑾和同事们采播系列报道,跟踪骆马湖非法采砂问题。

  报道播出后,国家领导人两次批示。随后,《关于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的通告》发布;接着,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召开禁采工作会议,骆马湖作为徐州、宿迁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得以保护。最让王瑾欣喜的是,渔民告诉她,消失15年的银鱼鱼汛回来了。

  这一次舆论监督,压力同样不小。王瑾说,从业17年,一路行来,是听众的信赖给予了她不断的感动和力量,“我将继续努力,不负所托。每天上午九点至十点,江苏新闻广播政风热线节目,王瑾与您同行”。

   记者节感言:

   新闻舆论监督路不好走,听众是我的坚强后盾

  2002年夏,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怀着对广播的一腔热情和无比向往,进入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我取了名字中的前两个字为播音名——“王瑾”,与谨慎的“”同音,要求自己不仅在主播台前要镇静如钟,说出的每句话也要严谨慎重,这是自我定位,也是17年来践行的准则。

  新闻舆论监督之路不好走,充满着质疑和艰辛,但在政风行风建设中需要这样的沟通与监督,这条路又必须走。我的背后是全省广大听众,他们是我的坚强后盾!

   汇聚小小的力量,做成大大的事情

   人物:刘霞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水滴公益”栏目负责人,新华日报全媒体社会新闻部记者

  2018年7月29日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刘霞一家在贵州省锦屏县瑶光小学的门口,和校长姜家炳合影留念,结束了在那里一周的难忘时光,踏上了返宁的路程。

  一起在那里度过这一周的,还有37个爱心家庭,大人孩子一起近百人。他们不仅给当地孩子举办了一个趣味十足的夏令营,还用募集来的十四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为露天吃饭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食堂、翻新了教室和宿舍、铺了一个漂亮的篮球场。

  这是《水滴公益》栏目的爱心家庭第二次来贵州了,也是第二次进行“乡村小学改造计划”。

  三年前,随着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上线,刘霞创办了《水滴公益》栏目。翻一翻《水滴公益》的活动清单,这个小小栏目做的公益特别贴心实在:为南京市的环卫工人筹集三千多个全新保温杯、为新疆山区的孩子寄去六百多个装满过冬衣物的“爱心包裹”、“六一”儿童节为四川德阳的孩子送去三百多个“爱心书包”、连续三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赴玉树支教、招募一百五十多位爱心读者一对一资助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

  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公益活动所需的物资、资金,全部来自于爱心读者,没有向任何一个基金会、向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要过一分钱。

(水滴公益为康复中心的失聪孩子募集新园服。)

  一个记者,哪里来的源动力,做这么多的公益活动?又哪里来毅力和信心,能够坚持这么久?刘霞用14年前的经历回答了这些疑问。

  2004年,作为一名跑社区条口的记者,刘霞整日在社区与大爷大妈、居委会主任打交道。看到社区里有贫困人口,特别是孩子,就琢磨着能不能帮帮他们。

  她问一个孩子:“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孩子说:“我想吃一次麦当劳。

  “那个瞬间,我愣住了,心中五味杂陈。”回报社后,刘霞专门为这个孩子写了一篇稿子,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刊登在报纸上。第二天,她的电话被打爆了,无数的读者表示想要带着这个孩子去吃一顿麦当劳。

  “吃上麦当劳的那天,这个孩子羞涩又兴奋的小脸蛋,就像天使般深深打动了我。这种感觉真好!”刘霞说。

  其后一个月,刘霞如法炮制,为很多孩子圆了他们心中小小的、纯真的梦想:一辆遥控车、一个洋娃娃、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

  “水滴公益”慢慢诞生了。栏目的名字,有“聚水成川、聚沙成塔”之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把所有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做成一件大大的事情。

   记者节感言:善良,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福利之一

  做一名记者,如果心中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支撑,他是不会成长为优秀的记者的。做公益,也是如此。

  在做公益的时候,我觉得无比快乐。我发现,原来记者这个职业,可以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而响应报道的那些读者们,是那么善良、友爱!他们身上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像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着我,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如果你也曾经伸手帮助过别人,你一定会懂得这种感觉。它不是自以为是的高尚、也不是值得炫耀的成就,它是一种单纯的快乐,从内心深处慢慢弥散的幸福感。

  这种感觉,历久弥新。多年来,我一遍遍地温习它。它也在持续地滋养着我。

  原来,善良,也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福利之一。

   90后“小记者”,累并快乐着

   人物:吴盈青任职刚满双月的“小记者

  90后姑娘吴盈青,是一只“海龟”,本科和硕士专业的方向都是与传媒相关。因为“相中”传统媒体行业的新媒体客户端自带的权威和严谨“气质”,她在今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工作,希望学以致用。

  虽然是新手中的新手,吴盈青一入职就遇上了两个“大活”:“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和“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

  这两个活动到场嘉宾大部分是外籍人士,且不少还是重量级人物。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新西兰文化大使、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高级顾问,还有一些外国记者。

  面对世界级大咖,吴盈青这只“初生牛犊”发挥了留学海外的优势,全程采用英文采访,采访结束后,还剪辑了外籍嘉宾的采访视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上海?滴水湖论坛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来自于常春藤盟校,专业性非常强。接到采访任务后,吴盈青仔细地收集了会议主题和专家的相关资料,认真准备,事先拟好采访提纲。在会议期间,抓住机会与大咖们沟通交流,同时也“奋力”向科学家们宣传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吴盈青和采访对象合影。)

  入职短短两个多月,吴盈青的行程一直满满。参加“江苏品牌赋能计划专家团走进邳州暨新华暖心行活动”,完成邳州印象系列文稿:《一片园的畅想》《一棵树的风情》《一块板的匠心》;参加“江苏泰州?兴化碧水东罗农民丰收节”的现场直播活动,编写预热稿、参与直播丰收节,还和同事一起为整个活动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总结稿。国庆节期间,担当主持人,主持了交汇点的节日特别系列视频直播——“我在科博修文物”,第一次尝试了新颖的新媒体报道方式。

  吴盈青参与撰写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系列文案之一——《这里是江苏》,点击量实现了10万+。第一次创造10万+,吴盈青感受很深。“新闻工作首先要严谨,须‘字字有来源’,写的每一句话背后都需要有权威媒体的报道支持;要讲好新闻故事,还得深挖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精神。

   记者节感言:累并快乐着!

  真实的心态是:累并快乐着!就像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早上去了南京工业大学华辩赛直播现场,下午又去了单位收集乡村振兴的相关素材。在这段时间里,工作行程虽满,但是每一天充实而又有意义。

  虽然新闻媒体的呈现形式正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型升级为新媒体,但是内容为王是硬道理。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阅读群体比之前更大、更广、更远,而且更多真实图片和实时视频的加入,新媒体让新闻更加有渲染力。作为媒体新人和新媒体人,我觉得为人们提供喜闻乐见和正能量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新闻媒体这条路上越走越有干劲。

  撰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郁芬 陈月飞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