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最后一米阳光”
——记江苏“最美基层干部”徐香玉
新华报业网讯 “听说您随身带着两件‘宝’,今天能给大家看看是什么吗?”1月28日,在江苏“最美人物”发布会现场,“最美基层干部”、丹阳市珥陵镇民政办主任徐香玉掏出一只手机和一本便笺纸,向观众介绍:手机24小时开机,群众随叫随到;便笺纸一是把解决的办法写给当事人,二是把群众意见记下来。
珥陵镇地处茅山老区,因病致贫多,因残致贫多,复员转业军人多,五保老人多,有证残疾人超千人。徐香玉2006年担任民政办主任以来,当地群众都赞她是困难群体的“最后一米阳光”,她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基层残疾组织优秀个人” “镇江市十佳民政办主任”等10多项荣誉称号。
2月1日早上7点多,徐香玉驱车如约来到10多公里外的横塘镇精神病医院,看望病人唐丽花。唐丽花与哥哥随同母亲从江西改嫁来到珥陵新庄村,由于患有癫痫病,平时只能做些家务活。去年5月18日,唐丽花在家做饭时,一条腿被严重烧伤。5天后,伤口感染化脓,疼得实在受不了,就想起了平时一直送食物送电视的徐香玉。接到电话后,徐香玉叫上救护车将她送到镇江市江滨医院。医生表示,唐丽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再迟半天,腿就保不住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治愈后,想起平时生活中无人关心,烧伤后家人理都不理,唐丽花心里的阴影潜滋暗长,渐渐诱发妄想症。今年1月18日,徐香玉东奔西走,把她送到横塘镇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清醒时,她只会跟徐香玉一个人说话。“唐丽花谁都不信,只相信徐阿姨一个人。”同事贾艳芳告诉记者。
珥陵镇党委书记荆健康介绍,除了民政业务外,徐香玉还承担综治信访等工作,在处理信访过程中,没有引发一起恶性事件,没有一例越级上访。
珥城村50多岁的周月仙早年与丈夫离异,儿子陈明明患有二级精神病,母子二人只能靠她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相依为命。家里两间屋子又小又破,一到下雨天,家里没一处是干的,母子俩只能在床顶上撑起一张薄膜躲雨。
徐香玉第一次走访时,就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经多方奔走,她帮助母子俩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和两万元帮扶资金。因为陈明明必须长期服药,徐香玉又帮他争取了每年3000元“精神病免费服药救助卡”。上月底,周月仙接到救助卡时,热泪盈眶地拉着徐香玉的手说:“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
“国家的钱也是一分一厘攒出来的,贫困补助只能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作为基层民政干部,徐香玉认为,最本分的事,就是要“沉”到群众中,把问题找准,建章立制彰显公心,为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善行护航。
徐香玉上任后,用一年时间走村入户,为全镇569个享受重残救助的残疾人,223户农村低保、近140户农村五保对象建起个人档案,对新进低保对象把好两关:一是受助对象所在自然村必须召开15人以上村民座谈会评议通过;二是受助对象必须在村里公示,3个月更换一次。她还坚持对政府干部近亲属实行备案,并现场暗访调查核实,严防“人情保”“关系保”“错保”和“骗保”现象,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错保’一个,将意味着另一户困难家庭可能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甚至会面临几个月吃不上一块肉、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等问题。”徐香玉说。
“民政是困难群众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民政干部,就要像对待父母一样,用孝心去关爱无助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去关心特困的儿童;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用诚心去关护每一个救助对象。”徐香玉表示,乡镇是党和政府关爱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民政干部就是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哨兵”。
本报通讯员史惠铭
本报记者董超标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