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一句话窝火六年 半个月放火三次被抓获
家中连续莫名起火
去年8月24日晚10点多,郑某刚刚关灯休息,突然闻到一股火烧的焦糊味,他睁开眼睛吓了一跳,房间的窗帘着火了。他慌忙下地,用枕头将窗帘上的火扑灭。
“窗口附近没有电器、插座,应该不是短路引起的失火,我怀疑有人故意放火。”郑某和妻子事后想想就感到害怕,随即向警方报了案。民警勘查现场后,询问郑某是否曾与人结仇,郑某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得罪过谁能结下这么大的仇。
“也许是调皮孩子恶作剧吧。”郑某只好如此自我安慰。
时间仅仅过去几天,去年9月1日深夜,郑某和妻子刚要入睡,再次被焦糊味熏醒,起床后发现着火的是另一个房间的窗帘。两人又是一通忙活,把火扑灭了。
连续两次莫名其妙失火,被烧的还都是窗帘,这让郑某更加觉得有人故意放火。他生怕哪天没有及时发现,家里被烧光,自己也发生意外。
放火的是朋友儿子
就在警方紧锣密鼓地对这两起失火案进行侦查时,去年9月7日深夜,郑某家的窗帘第三次着火,这让他们彻底睡不踏实了。郑某估算了一下,家中三次被烧,除了窗帘外,还有纱窗、挡雨棚、理疗按摩床等物品被烧毁,损失总共近一千元。
虽然案发现场没有留下作案痕迹,不过民警认为放火的人还有可能故伎重演,于是选择守株待兔。去年9月9日晚11时许,一名男子骑电瓶车出现在郑某家附近,当男子发现守候的民警后,急忙掉转车头欲离开,民警迅速上前将其控制住,并在车篮里发现两块砖头。
郑某在屋里听到外边的动静,得知民警控制住一名男子,便出门查看,结果发现该男子竟是朋友的儿子冯某。民警盘问冯某没几句,他便承认当晚带来砖头是准备砸郑家窗户的,之前的三次放火也是他所为。
对话
“自己的行为太偏执了”
今年24岁的冯某接受民警调查后被取保候审。3月26日,案件要移送检察机关,民警通知冯某到刑警队谈话,记者当天见到了冯某。
记者:郑某是你父亲的朋友,你们之间有多大的仇,让你三番两次放火烧他家的东西?
冯某:2008年的时候,我爸从他(郑某)手里买了一块玉,当时没付钱。过了一段时间,我爸让我把买玉的800块钱送给他,但他脾气不好,接过钱后说:“去,回家让你爸来!”还拿出刀来吓我。我觉得他这样说是看不起我,觉得我是个孩子,我就比较气他。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在7年后报复?
冯某:当时我还小,害怕他。2009年,我技校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经常想起郑某对我说的那句话和吓唬我的情景。我去年回到淮南工作,心里仍然想着这事,想了半个多月,才决定点火烧他家的窗帘进行报复,主要是想吓吓他。
记者:你点着窗帘后就跑掉了吧?
冯某:点着后,我还在边上看了一会。我看到他家人在扑火,心里就找到一种平衡和快感。
记者:你父母没教你如何为人处事吗?冯某:他们很早就离婚了,我和我爸一起生活,他只管我吃住,从不和我谈心,也不教我如何做人。我现在想想,自己的行为太偏执了。
记者:你平时工作生活中,也对一些人进行报复吗?
冯某:偶尔也会,比如我不喜欢的同事,领导安排他做事,我知道他给忘记了,就是不提醒他,有意让他被领导批评。
观点
认识到缺陷,就应及时矫正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冯某来自离异家庭,父亲对他不管不问,他渐渐形成了情感淡漠、自卑、过分自尊的心理。”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淮南市田家庵公安分局心理咨询师张翾认为,冯某的心理状态属偏执,其特点是极度敏感、多疑、固执。
张翾告诉记者,偏执型人格不利于交往,如果冯某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就应该及时进行矫正。在家庭中,需要家人多关心,用亲情温暖、感化。在社会上,冯某要尝试多交良友。最重要的是,遇到挫折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不能丧失理智,更不能触犯法律。新安晚报作者:张安浩
原标题:男子因一句话窝火六年半个月放火三次被抓获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