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车到电车 杭州民众跨越半世纪的出行变革
中新网杭州2月21日电(记者施佳秀)“公交车、料车、三轮车、黄包车、板车……人多、路窄、车热。”这是32年前魏黎鸣驾驶公交车的日常图景。
“新型流线型电车、空调电车、双电源电车、油电混合动力车、观光游览电瓶车……”如今,眼花缭乱的电动公交车型,让这位老公交司机都有些眼晕。
魏黎鸣是杭州公交一公司的司机,1981年开始当售票员,1982年正式成为一名公车驾驶员,从一开始的汽油车到后来的柴油车、混合动力车、天然气车一直到现在的纯电动车,魏黎鸣称得上是杭州公交变革路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场景不好比的。”对比32年前后的开车场景,魏黎鸣显得较为激动。
32年前怎么样?“当时开的是解放牌的汽油车,驾驶室旁边就是发动机,我们启动的时候打马达,你可以想象吗?”魏黎者向记者描绘这个场景,“我就相当于坐在火炉边,夏天的时候又脏又热!”
“很挤很挤。”除了脏热,拥挤程度也让魏黎鸣感受深刻,“车型只有10米,那个时候没出租车,都来挤公交,马路窄,路线少,路况差。”
2006年4月26日,全国第二条、杭州首条快速公交B1线开通。
在繁忙的马路上,快速公交的畅通无阻大大提升了民众的出行速度。来自公交方面的数据显示,快速公交目前日均运载量达到9.5万人次,每年约340万乘客享受到免费换乘惠利,全年可为老百姓节省出行开支约850余万元人民币。
除了速度,公交车动力源也“脱胎换骨”。现如今,魏黎鸣每天开着外观清新的纯电动公交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这种感觉于他而言就如同穿着新衣服,“没污染、噪音小、外观漂亮,乘客都说好。”
纯电动车对于很多老底子的杭州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61年4月26日,杭州第一辆无轨电车1路诞生,当时也改变了一代人的出行方式。
杭州公交集团机务部副经理来浩灿介绍,1961年出现的无轨电车是9米左右的短车,那时的电车基本都有“小辫子”,通过电线给电动机提供动力,能耗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电车在城市交通中起着主导作用,年平均客运量为1.72亿人次,占公交集团年客运量的39.63%。当时的电车线路是民众出行首选,承载着两代人的梦想。
魏黎鸣回忆,早前的电车带辫,一旦堵车,电车要么排队等通行,要么就人工将辫子拿下绕道通行,相较混合动力车等可控性较差。
进入新世纪,拖着“大辫子”的电车一度被淘汰,柴油车和混合动力公交承担了杭州民众出行的主要职责。
2104年,杭州街头再度大规模的出现了纯电车,不同这次的粉墨登场不再拖着丑陋的“大辫子”,新型流线型电车、空调电车、双电源电车、油电混合动力车、观光游览电瓶车……层出不穷的电车不断给乘客出行带来舒适,更对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的贡献。
现如今,魏黎鸣等人驾驶的“蓝天白云”式纯电动公交车已完全脱网,“晚上充电,充6-8个小时就可以驾驶一天了,几十年前难以想象电车可以这样开。”
相较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公交车带来的驾驶快乐,魏黎鸣更高兴的是,公交车的升级更迭让杭州百万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轻松。(完)
原标题:从电车到电车杭州民众跨越半世纪的出行变革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