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 填埋场不堪重负

29.10.2014  09:16

  作为特大城市的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2200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这些卡车连成一串,能够整整排满三环路一圈。令人担忧的是,生活垃圾的数量仍在不断增长。

  2009年以前,北京90%以上生活垃圾通过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每年要消耗掉500亩土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如此,就垃圾处理能力而言,北京的垃圾填埋场也在超负荷运转,不堪重负,还会加大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难度,难以有效利用资源。更让人揪心的是,如果不采用其他更加高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按照每年8%的生活垃圾产量增长速度,几年之后全市现有垃圾填埋场将全部填满。

   不断优化处理能力破困局

   2015年底日处理能力达到23100吨

  为了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巩固和扩大奥运成果,全面推进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把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市人大代表在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和市政协委员在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设宜居城市。市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深入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垃圾处理工作方案,推进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2009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按照“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的要求,到2015年底实现: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8000吨,处理能力达到每天23100吨的工作目标。1个多月后,市政府下发《北京市2009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召开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大会,对北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北京第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建于1994年。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本市相继建成了南宫生活垃圾堆肥厂、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等一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有效减少了填埋用地。高安屯垃圾焚烧厂2009年投入运行,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每年可发电2.2亿度。2013年,日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的鲁家山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目前全市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7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2千吨。其中,垃圾转运站9座,焚烧厂4座,卫生填埋场16座,堆肥厂6座,餐厨垃圾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处理结构不断优化,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了50%以上。2013年4月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按照“优先安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的原则,切实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垃圾管理精细化

   垃圾资源率达到50%

  为了能够从源头有效控制垃圾产生量,2010年,本市开始在600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小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为适应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先后对750余座密闭式清洁站进行了改造,建成了4600多个可回收垃圾站点。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再生资源回收率逐年提高。废旧电器、废旧家具等通过二手交易,增加了物品的利用周期,避免形成垃圾。废旧纸张、金属、橡胶等通过分类回收,这些可回收垃圾得到了利用,作为原料进入了再生产环节。同时,为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还开展了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绿袖标指导员队伍。通过这些措施和活动,生活垃圾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2011年11月,本市通过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了生活垃圾管理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针,要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社会参与、全市统筹和属地负责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服务体系,把生活垃圾处理确定为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占地少污染小资源化率高

   垃圾焚烧处理已成主流

  当前在国际上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生化处理和垃圾焚烧三种。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十分成熟可靠,成为当前国际上广泛运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垃圾处理中的主力。占地少,污染小,还可以产生电能和热能,资源化率高是垃圾焚烧处理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焚烧处理技术的进步,国外对生活垃圾焚烧厂实施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通过更高的环保标准来改造旧的焚烧厂,关小厂、建大厂,使焚烧发电厂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据统计,2010年,有3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建有2000多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多垃圾焚烧厂不仅是垃圾处理设施,还因为新颖独到的外观设计,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截至2009年底,日本垃圾焚烧率已达到79.8%;整个欧洲拥有423座垃圾焚烧厂,人均焚烧量约为0.25千克/日;德国、加拿大等国,把埋在地下几十年的垃圾重新挖出来进行焚烧发电;美国现有焚烧炉共220台,总规模93943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是中国同期的2倍。2010年数据统计,世界范围已有3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建有2000多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70%至90%的生活垃圾均焚烧处理。

  北京近年来建成的高安屯、鲁家山焚烧厂,不仅排放指标优于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标准,而且还定期对外开放,接受市民参观。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主要优点:一是无害化处理充分,高温焚烧可使垃圾中有害成分得到有效分解,先进的焚烧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炉膛温度、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对烟气进行处理,促进二恶英的完全分解;二是减容减量明显,焚烧后可使垃圾的体积减小90%左右;三是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四是资源化利用率高,焚烧1吨生活垃圾可发电400多度。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知识不断的更新,一些发达国家对二恶英产生来源有了科学认识;并且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温焚烧技术和更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已能充分控制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产生。

  事实上,科学专家经过检测发现,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并非产生二恶英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一些污染较重的工业,如炼钢、火力发电等工业锅炉燃烧、纸浆漂白过程以及医疗垃圾的低温焚烧等。

  另一方面,随着焚烧技术的不断改进,使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产生变为可控。由于稳定燃烧要比点火启动和熄灭过程中释放的二恶英少得多,所以焚烧过程开始采用技术先进的连续焚烧炉。由于二恶英在高温条件下会被分解破坏,所以当今技术将焚烧炉的烟气温度控制在高于850℃,停留时间大于2秒,利用二次风的充分搅动,使得炉膛内保持过量空气以确保充分燃烧,使得炉内运行在连续及高温状态下抑制二恶英的产生。

  垃圾焚烧还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斯德哥尔摩耶夫勒大学和皇家理工学院专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比堆砌和填埋同样数量的垃圾少,因此垃圾焚烧对环境更加有利。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燃烧垃圾,例如建设特种焚化炉(在垃圾焚化厂、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相关联的发电厂等),垃圾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少于垃圾填埋的处理方法。

  原标题:北京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填埋场不堪重负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