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态竞争力" "生态经济区"建设激发省级机关强烈反响
泰州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
作为“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一部分,重在打造“生态竞争力”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日前正式拉开序幕!15日,省委书记李强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精彩讲话,更激起了省级机关各部门的强烈反响。
以水为魂,做足生态文章
“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实现更大的发展,甚至重现这一区域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版图中的历史光荣,必须在生态上做足文章,这也是我们谋划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初衷。”
——李强
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蒙蒙表示,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江苏最重要的绿色屏障,是全省生态资源的“富矿区”,正处在摆脱传统发展路径、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转型期。我们要站在践行“两山理论”的高度,认真落实李强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江淮生态经济区做好“生态+”的大文章。要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大力扶持低污染、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产业;要加强以湖荡湿地为重点的生态红线保护,积极推进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特区”建设,进一步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以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为“绿心”,加强淮河和京杭大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支持金湖等地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互动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
潘安湖生态经济区。资料图
“水是生态经济区的灵魂”,李书记的这一论断,让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备感振奋。他向记者表示,水利部门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六大举措:着力维护南水北调东线清水通道,保障供水安全;着力扩大淮河洪水归江入海通道,保障防洪安全;着力打造河湖生态保护示范区,保障生态安全;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水利示范区,保障粮食安全;着力展现水乡特色自然文化风貌,呈现江苏特色的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着力推进河长制创新实践,推动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将江淮地区建成“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环境整洁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安全有效保障、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生态河湖示范区,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说,围绕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将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建设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大幅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区域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提高到26%和50%,到2025年分别达到28%和60%,区域林业产值力争突破1500亿元。
既美且富,建设生态前提下的经济区
“在生态的前提下,这是一个经济区而不是单纯的保护区。”
——李强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朱晓明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了《江苏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基本思路》。总的思路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聚焦富民、共享发展,以生态经济化和产业绿色化为方向,大力推进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建设调整、富民方式调整。关键要做好生态、产业、城乡、富民、保障的五篇大文章:管住“总”的,加强空间管控与生态环境治理;发展“优”的,推动生态经济化和产业绿色化;打造“美”的,建设美丽宜人的绿色城乡;做强“实”的,以创业创新实现富民增收,同时强化保障,形成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的支撑体系。
“李书记讲话为全省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省农委主任、党组书记吴沛良表示,全省农经农业系统将深入贯彻推进会精神,坚持“围绕生态调结构,围绕绿色做文章”,以农业生产推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实现江淮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互促互进。重点是抓好“一区两带”建设: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功能区,种足种好1300万亩水稻;发挥农产品种类多、耕地资源丰富特点,集中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产业带;建设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带,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国超说,生态经济区,将生态放在经济之前,这个定位极具战略眼光。“江淮区域目前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还比较落后,但这个地域却非常有特色,尤其是水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但是过去牌子都没打出来。李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要发展旅游业。这个区域怎么把旅游品牌打好,不仅是在江苏打响,而且要在全国打响,这里不仅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还有旅游元素、要素挖掘的问题,同时还有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大家齐心协力的问题。省旅游局的当务之急是把整个区域的总体旅游规划研究好、编制好,推动区域旅游和区域的整个经济发展。”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区域生态资源最为集中的特点,将引导和支持省农垦集团、省粮食集团、金陵饭店集团等省属企业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做好产业布局;鼓励江苏水源公司、中江集团公司,积极参与该区域清水走廊建设;发挥江苏交通控股公司作为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投资主体作用,铺就更多致富通道;鼓励支持省国信集团和有关省属企业以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和新经济为切入点,加大投资力度;引导省农信社、省再担保公司加大对该区域内“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经济“血液”的供给等。
省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特色水产、生态渔业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特色产业,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动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做大做强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品牌,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增殖渔业,促进富民增收。
提优补缺,提高区域“吸优”能力
“优质资源、高端要素不会凭空而来,好的生态环境固然是一大优势,还要看有没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吸引力强的发展平台。”
——李强
“落实李强书记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提出的‘按照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等要求,江淮生态经济区必须坚持交通先行发展,并更加注重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说,目前江淮生态经济区已初步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区域内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速快速铁路在建,铁路主骨架基本拉开;京杭运河二级航道贯穿全域;高速公路基本实现10万以上人口城镇全覆盖;涟水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下一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将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交通建设。加大对外大通道特别是南下通道建设力度,更好地接受扬子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尤其要着力加快高铁建设,使高铁成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客运主骨架,全力构建更安全、更节能的客运体系。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李侃桢表示,将全力做好国土资源服务支撑保障工作,全力助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指导经济区内的市县做好“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支持生态经济区内的有条件地区开展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江淮生态经济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鼓励、引导经济区内各市县通过规范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等措施,挖掘内部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供应政策,鼓励经济区立足实际,探索以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
新华日报经济新闻部集体采写(包括吴琼、付奇、吕妍、朱新法、邵生余、杭春燕、宋晓华、丁蔚文,统稿杭春燕)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