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葬,你我能接受吗?

10.04.2015  12:50

 

正在建设中的徐周村龙安公墓树葬区。 严云秋摄

 

 

许多市民认识到生态安葬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真正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并不多。昨天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4月18日,泰州市将举办2015年度骨灰集体江葬活动,但目前我市尚未有人报名参加此项活动。

 

泰州将举行江葬我市暂未有人报名

 

昨天记者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了解到,4月18日,泰州市民政局将开展骨灰集体江葬活动。这是泰州举行的第15次江葬。自1998年首次推行江葬以来,10多年间,泰州已为3000多名逝者举办了江葬。今年该活动从3月9日启动至今,泰州市民政局共接到50余户家庭参加江葬活动的报名申请,其中大部分为海陵区家庭,我市未有市民报名参加此项活动。

 

泰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凡我市户籍居民可自愿报名参加逝者骨灰江葬活动,报名时需携带承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逝者户口注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1份;殡仪馆出具的遗体火化证明原件和复印件1份。

 

我市倡导“生态安葬

 

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市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倡导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处理方式,积极参与骨灰撒散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倡导生态安葬,每年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宣传生态安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生态安葬也称“绿色安葬”,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草坪之中。“绿色安葬”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也符合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绿色安葬”分为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形式。

 

工作人员介绍,马桥镇徐周村正在建设树葬区,但还是保留了传统的骨灰盒安葬形式,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树葬。其实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将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骨灰盒,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几年后骨灰将与泥土融为一体。树葬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属当今世界先进的殡葬行为。这种新兴的环保殡葬方式不仅文明,还能节省丧葬费用和土地资源。

 

多数市民 仍持观望态度

 

生态安葬利民利国,然而,真正能够接受生态安葬的人却不太多。近两天,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市民,这20位市民的年龄从24岁到67岁。20人都认为生态安葬更环保,至于是否选择生态安葬方式,一半表示无所谓,3人表示会尊重亲人的意见决定,5人称没有考虑过为过世亲人进行生态安葬,2人表示不能接受生态安葬。

 

听说过生态安葬,比如树葬、花葬等,这些安葬方式也的确环保。”35岁的受访市民刘毅说。他认为,将来,生态安葬肯定是墓园的发展方向之一,政府在积极倡导的同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众进行生态安葬。而另一位受访市民说,树葬虽好,但亲人辛苦了一辈子,百年后应该得到厚葬,树葬、花葬略显简单了点。“老人走了我们已经很难过了,万一树葬后,树再死了怎么办?”这位市民代表了很多反对者的声音。

 

生态安葬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们传统观念没有转变。”靖城街道龙王村党总支书记黄红军说,就目前来说,如果谁给过世的亲人实行生态安葬,可能不会被人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人去世后安葬在墓中,这样才称得上入土为安,能够接受生态安葬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传统殡葬方式影响了几千年,改变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延伸阅读

 

马桥镇徐周村建我市首个树葬区

 

昨天,记者在马桥镇徐周村龙安公墓看到,公墓东侧一片铺上水泥的路面上,设置了很多大小一致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里都留有厚厚的泥土,四周用砖块围砌。其中有几个圆形区域中央已经种上了小树苗,乍一看像是一个个待栽种的花圃。这里就是我市首个树葬区,占地两亩多,设置了70余个“小花圃”。今后,徐周村村委会将在“花圃”内种上生长周期长、存活率高的红枫,四周种上一些花草作为点缀。树葬区的路面上将铺设鹅卵石、草坪砖等。

 

徐周村村委会主任徐建平介绍,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绿色殡葬,徐周村村委会在两年前就有了设置树葬区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规划,去年10月开始建设。由于“入土为安”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目前村委会的初步设想是,将装有逝者骨灰的骨灰盒埋进树下,每个花圃内可以容纳一个家族的三代人口,安放10多个骨灰盒,并设立小标识确保祭奠者准确辨识。

 

以前人们走到公墓附近,看到一个个树立的墓碑总有点阴森森的感觉。树葬区建成后,经过几年时间的树木培育,公墓可以变得像公园一样。”徐建平说,绿色生态公墓有利于推进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彻底实现由修墓变植树、由坟包变树林,公墓也可建得像公园。目前龙安公墓的树葬区只对徐周村村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