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草根体育,还需更多人吃螃蟹

19.04.2016  11:30

  常州球迷建馆办联赛能否盈利却成新难题

  新华报业网讯 16日晚,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大红旗西路边上的逸动力体育馆上演了两场篮球赛。最终,梅鸿亮所在的国宝眼镜队和吴浩所在的成章村委队赢得了比赛,不过,比赢球更兴奋的是他们过足了职业球员才能享受的篮球瘾:专业的地板,专业的技术统计,高清的网络直播,甚至还有可以回放的比赛录像。

  这个“U185逸动力篮球联赛”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草根联赛,发起人是逸动力体育馆的董事长孟海东和他的另外4位球友,“U185”啥意思?原来指参赛球员必须在身高1米85以下。

  说起这个联赛和体育馆,孟海东直呼“没想到”!今年40岁不到的孟海东原来做纺织服装贸易,把他拉到体育行业中来完全是因为喜欢打篮球。在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上学时,孟海东是校篮球队队员,毕业后也时常和球友们找场子打篮球。

  “篮球场不好找,设施比较好的学校篮球场一般不对外开放,室外的篮球场都是水泥地的,打球容易受伤。”打一场球往往要在市区东奔西跑,有了些积蓄的孟海东萌生了为自己建个篮球场的想法。他找到经常和自己一起打球的周未、王翊滔等人,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去年7月,孟海东们开始动手筹建自己的篮球馆。

  “最初,我们没想过对外开放。”孟海东租下了一个闲置厂房,完全按职业篮球联赛的标准来建这片篮球场:六层专业篮球木地板,球场四周装上厚厚的防撞层,六个高清摄像头,一块大屏幕,清风系统,空调。而仅那块大屏幕就要7万多元。

  专业的篮球馆让孟海东和球友们体验到了职业级的篮球享受,不过,高昂的成本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能不能开放球场,减轻负担?”于是,他们把整个厂房租了下来,总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建了两片篮球场、7片羽毛球场,在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的拐角隔了上下两层,底下开了一家轻型酒吧,楼上建成了飞镖和台球室。接下来,孟海东们还打算再建两片室内足球场。

  从纯粹为了方便自己打篮球,到现在建成投资高达380万元的综合体育馆,孟海东们玩大了,今年1月,注册了逸动力体育文化发展公司,孟海东也把工作辞了,全身心扑到体育馆的运营上。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麻烦又来了。

  “体育馆今年1月建成后开始开放,周一的出租率算比较低的,但也能有50%到60%,周三和周末基本上都爆满。”不过,孟海东也坦言,光靠篮球、羽毛球的租金还不能维持体育馆的正常运营。他介绍,体育馆的成本主要是房租、人员工资、水电费,一个月大约8万元,目前主要靠轻吧的收入来补贴场馆开放的亏损。

  走上这条路,孟海东们后来就被推着走了,不过,他们更希望用自己对篮球、对体育的理解来经营这片场地,组织草根篮球联赛是他们第一个大动作。

  “我们自己都是球迷,最清楚球迷需要什么,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一帮助和我们一样拥有篮球梦想的普通人。”孟海东说。球迷最担心的是赛事组织者是草台班子,只顾赚钱,不能解决比赛中的纠纷。

  U185篮球联赛每支球队报名费2000元,联赛为每个球员免费提供两套球衣。“一支球队12人,两套球衣的钱就快抵上报名费了,更何况比赛是不收场租的,前三名球队和获奖球员都有500到3000元不等的奖金。”孟海东说,他们没打算从球迷身上赚钱,而想通过市场开发、赞助来维持联赛运营。今年的联赛,U185篮球联赛不仅找到了冠名商,还有好几家赞助商。“不过,还是亏钱了,今年估计要贴七八万元。”钱虽然没赚到,但口碑却来了。U185篮球联赛请来的都是国家一级、二级裁判,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确保联赛公正的机制,他们通过投票,在16个领队中选出8人成立协调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处理比赛中的纠纷。

  青少年体育培训,是孟海东想到的另一种化解体育馆运营困境的思路。4月初,孟海东与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把篮球动商培训中心放到了逸动力体育馆。各项事业都有条不紊地铺开了,不过,孟海东对体育馆在短期内盈利仍不乐观。“我希望3年后再用3年时间来收回投资。

  建在居民身边,深受球迷喜欢,但6年时间收回成本,这个投资周期有点长。在省体育局产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潘时华看来,逸动力体育馆是近一两年出现的新事物,而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他说,体育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供给不足的行业,体育场馆供给存在规模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两个方面的问题,我省鼓励社会资本多层次、多元投入解决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他介绍,自我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成立以来,已经扶持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小型体育场馆。不过,他认为,像逸动力这样的新型体育服务企业,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它们的成长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和洗礼。本报记者林华维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