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一封来自最高检的答复信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欣喜地收到来自最高检的一封信,对他在2022年10月接待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拜访时提出的“防范新型网络犯罪”“推动企业合规良性发展”等建议给出答复。
防范新型网络犯罪一直是王静成履职关注的重点。2022年初,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非法网络放贷案件引起他的深思。在4个月时间里,放贷人利用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结算资金逾8亿元。该院在依法审查起诉、惩治犯罪的同时,对违法所得转移变现的核心环节推动开展溯源治理。同年4月14日,扬州市检察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签署《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活动合作备忘录》,就专项联络、线索协查、信息互通、督查督办、人才共建、联合宣教等方面达成全面合作机制。
鉴于此案被告人大多为计算机、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因法律意识淡薄而沦为犯罪“工具人”,检察官多次深入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等高校开展精准普法,受教育人数达2000余人。
2022年3月,王静成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就向大会提交了《落实最高检“三号检察建议”,强化金融安全,警惕防范“第四方支付平台”新型网络犯罪》的建议,呼吁对此类犯罪提高警惕、强化预防、协同治理。
王静成认为,近年来,网络非法放贷、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犯罪猖獗,不法分子为逃避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严格监管,将目光转向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第四方支付,又称“融合支付”或“一码支付”,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将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支付服务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支付服务。它最初作为第三方支付外包服务商的角色出现,并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爆发式增长而快速发展。由于其无牌经营、灵活便捷、监管滞后,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成为网络犯罪的重要环节,并呈现专业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特点。他建议,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协同公安、人民银行、网信监管等部门,重拳出击,开展防范治理。同时,要针对高校中计算机、金融专业的在校生开展精准普法教育,提升其辨别是非能力,防范入职后的涉罪风险。
最高检在答复中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主动因应网络犯罪发展的形势,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各类新型网络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法律规定,不断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势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2020年、2021年检察机关分别起诉网络犯罪11万人、24万余人,2022年1月至11月起诉20.3万余人。全链条打击网络黑灰产业链,2022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为上游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两卡”(银行卡、手机卡)等帮助的犯罪11.4万余人,起诉提供“洗钱”资金支付结算的犯罪6.8万余人,坚决铲除网络犯罪滋生的“土壤”。最高检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惩治力度,依法从严惩治犯罪团伙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分子,提高犯罪成本,形成震慑效应;协同开展集中治理。围绕涉“洗钱”黑灰产业,深入开展“断卡”行动,强化技术手段,加强金融机构、工商注册部门准入审核和过程风控,加快研究涉案虚拟货币司法处置办法;坚持预防为先为重,围绕新型网络犯罪的高发群体、领域和地区,加强以案释法,提升预防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广大民众的法治意识,防止成为信息网络犯罪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