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老所长”王新敏永远站在群众看得到的地方(图)
经历过军旅生涯,有着38年党龄的王新敏,担任连云港市连云区板桥司法所所长已有13年,岁月让曾经伟岸的身姿不再挺拔,但他始终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且一喊就能有回应。
站到群众中普法,成群众贴心人
在基层工作久了,王新敏认识到,群众法律知识淡薄往往是引发民间纠纷的根源,作为一名司法所长,必须要成为一名法律宣传员。他明白,法治宣传教育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典型开导、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才会有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此,他一次一次到群众身边去,到农户家里去,以调解来普及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向当事人阐述法律依据,起到了调解一个案、教育一大片的较好效果。
程圩社区居民王某,2015年5月到区、街道各部门诉求,称其在程圩社区种植的10余亩蔬菜大棚,因浇灌程圩紫菜加工厂排放的废水,导致菜苗全部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王某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到紫菜加工厂索赔无果,最后找到板桥司法所。王新敏敏锐认识到这是一次调解普法的大好案例,长期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在农村得不到足够重视。王新敏经过调查了解、现场勘察,王某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鉴于十几家紫菜加工厂,谁也不愿意承认是自己排放的污水,王新敏召集紫菜加工厂负责人会议,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污水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多次到王某家中走访,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紫菜加工厂一次性补偿王某蔬菜损失2万元。王新敏以此为案例,向当事人和围观群众普法,引导大家重视环境、依法维权。
站在群众中调解,危急关头冲在前
人民调解是基层司法所的主要工作之一,矛盾纠纷化解的及时与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13年来,王新敏成功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100多起,成功率高达99.8%以上。问他成功秘笈,他诚恳地说,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必须要站在群众中间,以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才能获得信任。13年来,王新敏的足迹踏遍辖区千家万户,业绩洒满万亩田间地头,危急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努力把复杂的民间纠纷化解于无形,化解于基层。
河南省平舆县十字路乡村民单某,男,41岁,在板桥工业园华乐合金有限公司打工。2014年10月14日上午8时,感觉肚子痛,来到板桥街道台南医院诊治,值班医生在简单问明病情以后,对其进行治疗,用药大约40分钟后,病人感觉身体极度不适,立即联系120救护车送东方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28日,死者家属联系亲属20多人来到板桥街道,要求台南医院对其死亡事件给予补偿60万元。如果达不到要求,将要组织家人到医院进行闹事,事态有失控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王新敏迅速行动,采取措施调处纠纷。面对情绪失控的患者家属,王新敏找到患者家属主要成员,一方面安抚他们情绪,让他们相信政府会妥善处理;另一方面告诫他们围堵医院的行为会严重干扰医院的工作秩序,影响广大患者就诊,如果发生打、砸、抢等便是犯罪行为。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并明确表态,愿为他们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17天不分昼夜,不厌其烦的做思想工作,终于在11月5日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台南医院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26.7万元人民币,当天双方签订了协议。
站在特殊人群身边,人性感化动真情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是基层司法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管控,王新敏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关心引导好每个社区服刑,用心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他运用人性感化的教育方法,使接收的社区正人员无一重新犯罪。犯交通肇事罪的陈某,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王新敏的教育指导下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经营水产养殖,养殖收入十几万元,一举成为矫正人员的创业明星,如今重新组织了家庭,一家人生活过得其乐融融。社区矫正人员卞某本人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逢年过节王新敏总是带着大米、豆油、水果等生活用品登门走访看望,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多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在为板桥敬老院捐款活动中,13名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捐款700多元,购买了微波炉、饮水机等生活用品送到敬老院,并帮助老人叠被子,读报纸,打扫卫生,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网》《连云港普法网》等媒体都热情地给予了报道。
13年的坚持付出,王新敏成了群众心中认可的“老所长”,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他多次荣获市、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公务员”等称号。板桥司法所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司法所,连云港市十佳群众满意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