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质押:促好创意变好生意
由东方飞云国际影视出品的古装武侠剧《新萧十一郎》目前正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黄金档热播。许多观众也许并不知道,这部收视爆表的古装大剧与自己身边的中国工商银行能扯上什么关系,其实这部剧对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武林江湖,对银行来说是权利质押的标的。
用版权中的财产性收益出质作为质押标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当版权产生收益的时候再进行偿还,或不能偿还时,以版权作为折价就是通常所说的版权质押。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市场主体越来越认识到对版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要素,但是版权的价值需要在流通和传播中才能实现,在此之前版权往往只是一个创意,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将这个创意实现为一个版权产品,而现实的情况是北京市17万家工商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中有95%是资产总额小于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让这些企业制作一部投资上千万的影视剧非常困难,这就需要以其可以预期的版权收入换取银行等信贷机构的投资。
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可能变现的权利上,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2月24日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举办的版权服务对接金融研讨会上,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坚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版权质押融资的三难:第一评估难,第二风控难,第三处置难。他认为,版权评估中存在着共性问题,评估相关参数难以获取、评估对象与范围界定不清,这是版权自身的特点,导致版权交易案例不活跃,而这也反过来制约了形成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和统一量化标准。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国内最早做版权质押的交通银行到现在,已经很少做这个项目了,一是没有好的版权价值评估体系,二是无法控制其中的风险。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作品登记超过200万件,而版权质押登记仅有1000多件,但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调研,权利人的融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北京银行总行中小企业事业部业务中心经理王晓宁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从版权质押与其他无形资产抵押的比较来看,版权是自动取得,发明专利需要企业的申请,需要专利局审核后授予证书,这样对银行有意识上的差异,“我们会觉得发明专利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对专利唯一性、创新性是有专业人士把关的,而对版权的有效性是画问号的。”王晓宁说,“另外,银行比较关注的是价值可恒定性,我们可以计算一个软件企业在未来几年的收入能力,但在其他版权产品上,很难保证一个创作者的下一步作品是成功的或者有持续的赢利能力。”
而作为信贷机构,在借出一笔钱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来。对此,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白雪坦言,传统的以房产和土地做抵押时,银行可以很容易就将抵押物折现清偿贷款,但版权在处置上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上版权很容易因为侵权或纠纷而导致其价值丧失也是客观原因。
目前在国内,版权融资主要有直接以版权做质押融资、版权与有形资产组合融资及以版权作为反担保融资三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权利人将版权质押给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从银行贷款并承担风险,由于担保公司能够对版权的价值进行更加专业的评估和管理,这样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担保公司的增信,银行也可以给版权企业更多地融资支持。北京亦庄国际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洋就他从事多年的知识产权金融担保的经验建议,版权金融的发展首先要细化评估标准、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其次需要版权登记、交易等这个产业上的各方加强分工与合作,同时,他希望政府能够设立专项基金,推动版权与金融的对接发展,让更多好的创意能够成为优质版权,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 (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