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砸身亡、母亲岳母重伤,他均无暇顾及……
父亲被砸身亡、母亲岳母重伤,他均无暇顾及——
“家虽然没了,可脊梁骨还在”
新华人物
“要找陈书记?你去立新小学看看!”
“陈书记不在,去他家找吧!”
“老陈可能去了四组,应该正在秧田里忙着呢!”
阜宁县吴滩街道立新居委会是这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地方。灾难发生后,记者已来过三趟,轻车熟路,但6月27日上午,要找到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陈红明却颇费周折,他的手机又一直占着线。
立新小学安置点,没有他的人影,记者一路向南寻找。听说要找陈红明,村民周明海抬手指向前面:“立新桥口就到,受灾最严重的那家。”
桥口,陈家的二层楼塌了一层多,房子西侧,一辆黑色轿车趴在断砖碎瓦中,前盖已被彻底撕开。屋内一片狼藉,屋前一辆白色轿车骑在废墟上。而在东屋外墙上,记者看到一块醒目的红牌子,上面写着:6·23龙卷风受袭旧址,严禁翻动!
“他家的损失是村里最严重的!四间超市被龙卷风荡平了,种的200多亩麦子,虽然卖了一部分,可还有20万斤被大雨浇透了。”在陈家没找到陈红明,邻居陈春梅跑过来告诉记者,陈书记这次遭的是大灾,老父亲被砸身亡,母亲和岳母被砸成重伤,爱人的腿也被砸断了。
废墟前面,是一大片秧田,成排成行的秧苗跳动着淡淡的绿色。一位村民自告奋勇,带记者去找人。坐上三轮小摩托一路颠簸,在田埂上来回好几趟,记者终于看到陈红明。他正拎着蛇皮袋,跟两名志愿者一起,站在水田里捞垃圾。远处,一台插秧机正开过来。
“龙卷风刮来的这些垃圾泡在田里,秧苗就下不了地。”上了田埂,陈红明一边招呼记者,一边上前帮村民搬秧盘。
“23号灾害发生时您在哪儿?”
“在村民陈文清家。当时我跟4个村民商量机插秧的事,龙卷风没有任何征兆就来了,仅几秒钟把房子掀了。我们在活动房里,反应也快,大家趴在地上躲过一劫,没怎么受伤,可抬头一看,外面房子倒了一大排。”陈红明说,房主陈文清的妻子、女儿、妻妹未能逃脱,被倒塌的砖瓦房压得严严实实。
“先救人,救活的!”手刨、肩扛,陈红明和几位村民一起扒开砖块,移走房梁,将三个“血人”拉出来。“你不知道那个时候有多急,打手机没信号,要跑到西边的204国道上去,才能拦到车,但出去的路又被倒下的电线杆和树木封住了。”背着伤者,陈红明好不容易才跑到国道道口,拦下一辆私家车,拜托司机将伤者送去医院。
田埂上,忙碌的村民不时走过,把陈红明的思绪拉了回来。正在调查灾情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把调查表递给陈红明:“陈书记,你岳母也受重伤了吧?”
“重伤,还在医院躺着呢。”陈红明告诉记者,岳母当时一个人在家,被墙砸得不轻。
“龙卷风来时,您想过自己的家吗?”记者问。
“这么强的龙卷风,估计那房子也倒了。当时最重要的是快救人,捡急的救,挑近的救。”23日下午,从陈文清家出来,虽然离家就几百米远,但陈红明没有回去,他向北向东,带着村民挨家挨户搜救。“有的伤者还有气息,有的则完全昏迷。”一路上,又有新的帮手加入救援队伍,大家把救出的伤员送往路边求救。70多岁的陈丽庭被砸成重伤,获救后及时送医。紧接着,大家又去救宋根强、张丽,还有一个外村妇女……
龙卷风袭击后的一个多小时,陈红明到家了。家里,房子倒了,重伤的父亲陈必才刚被人救出,母亲董立梅和一位邻居被压在轿车下呼喊救命,妻子刘霞萍被砸伤,因为没见丈夫回来,以为他出事了。将父亲托付给朋友急送医院后,陈红明和邻居拿来棍子撬车救人。这时又听谁大喊:“西边还有人被埋在下面。”陈红明把重伤的母亲丢给邻居救援,自己向西奔去。当救完人回来时,母亲已被送去医院。“那几个小时里,我们救了6个人。”
当晚9点,阜宁下起倾盆大雨,刘霞萍去了安置点,陈红明来到县医院打听父亲的下落。“医院挤满伤员,好多是我们村的村民,他们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村干部来看我们了’。”几天前的这一幕已铭刻在陈红明心里,田埂上的他哽咽着说,“这是我给他们的最大的安抚!家虽然没了,可脊梁骨还在!”
医院里没找到父亲,附近的殡仪馆里也没有,陈红明心里有种不祥之感。第二天,殡仪馆打来电话,父亲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没了气息。说起父亲,陈红明愧疚又无奈:“到现在我还没时间去送他,这关口事多,我们居委会800多户,房子倒塌的就有100多户!”
搬完秧盘,陈红明摸摸裤子口袋,掏出一块褐色的碎玻璃:“秧田里捡的,不弄出来,农民下田就会划破脚。日子要过,民心要稳,必须帮助他们自救重建,恢复生产。眼下大家最着急的,就是把废墟里的小麦清出来,抓紧时间插秧。”记者从陈红明家向东行走,挖土机正在紧张施工,电力施工人员在新立起的电线杆上拉线,新家已开始建,新生活也将打开,而陈红明家的倒塌小楼,将作为旧址保护起来,让更多人铭记。
本报记者 卞小燕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