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新疆孩子的“爱心妈妈”
中国江苏网8月10日讯“妈妈,我给您唱一首锡伯族民歌《恩情》。”“我给您跳一支麦西来甫。”“妈妈,您从万里之外的盐城来到察布查尔县看望我们,这是我们亲手做的菜,您一定要尝尝。”……
8月7日,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城一间50平方米的公租房里,9名返乡大学生齐聚一堂,用歌声、乐曲伴着欢快的舞步欢迎一位特殊的客人——“郑妈妈”,她就是上个月刚被推举为“江苏最美家庭”的郑巧玲。
一名学生为“郑妈妈”弹奏冬不拉。
9名孩子为“郑妈妈”做了一桌菜
“两个月前,郑妈妈告诉我们,她8月份可能来看我们!”一位名叫哈丽米拉的孩子说,她是郑巧玲资助的21名孩子之一,得知消息后,大伙儿都很激动,商量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迎接“郑妈妈”。
在郑巧玲登上飞机前,9位孩子分别从几十公里外的加尕斯台乡、堆齐乡、纳达齐乡等地赶到察布查尔,他们拿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在市场买了食材,花了一天时间,每人做一道菜,准备一个节目,送给郑巧玲一个惊喜。
来到公租房的时候,郑巧玲看到孩子们准备的东西,眼眶湿润了。“真的特别感动,资助他们五年,看着他们从高中考上大学,感到很有成就感。”郑巧玲说,看着孩子们为她表演节目,吃着他们做的饭菜,她觉得很幸福。
由于不少孩子是从乡里来的,为了让他们能及时赶回去,郑巧玲只好忍着不舍与他们告别。临行前,她和孩子们十分不舍,她一一拥抱了9位孩子,还给他们准备了“红包”,“分别时,孩子们都哭了,我也特别舍不得他们。”
郑巧玲是察布查尔县家喻户晓的“慈善爱心妈妈”,她是盐城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这些年她在丈夫和孩子的鼓励下,帮助21名新疆孩子圆了上学梦,并帮助察布查尔县和受灾牧民、困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她的事迹被报道后,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盐城市最美标兵家庭”等荣誉称号。
21名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郑巧玲和新疆察布查尔县这些孩子们的缘分,要从2008年说起。
2008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成为盐城的对口援疆县。该县每年都有近200人到盐城市委党校培训学习,每年6批,每批一个班30多人。负责后勤的郑巧玲在接待学员时得知,在新疆一些贫困地区有孩子因为经济拮据不能上学。
2011年,郑巧玲决定资助几名贫困的孩子上学。“我是工薪阶层,家里条件也一般,其实我本来打算资助两名孩子的,我就请学员们发了一些材料过来看看。”郑巧玲告诉记者,学员给了她10名孩子的资料,让她从中挑选,可她一个都舍不得放下。
郑巧玲说,如果别的孩子没有受到资助,他们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书本,人生也会从此改变,这太残酷了。丈夫王志伟看她这么痛心纠结,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全资助吧!”
在家人的支持下,郑巧玲给每位孩子办了张银行卡,定期将钱打到卡上。第二年她又资助了11名学生,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0多万元。五年来,这些孩子中,有19名考上了新疆财经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一位名叫赵俊秀的锡伯族女孩夺得察布查尔县高考“女状元”。
发起成立援疆慈善基金会
对郑巧玲帮助新疆孩子,儿子也很支持,他说:“妈妈,帮助他们是我们心甘情愿的,帮助别人就不要回报,我们将来不要他们报答。”儿子的这番话让郑巧玲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在资助的五年里,新疆的孩子们都很好奇,这位好心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了激励他们学习,郑巧玲和孩子们约定,等他们都考上大学,就与他们见面。
就在去年,郑巧玲去了一趟察布查尔,看望这一群孩子。一开始,孩子们对她还有些陌生,不久,他们就围着郑巧玲叽叽喳喳地聊起天来。寒假的时候,一位名叫热甫海提的孩子来看望“郑妈妈”,他住在郑巧玲家,郑巧玲的儿子带着他逛盐城,陪他游览“郑妈妈”的故乡。
“在察布查尔,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我想搭建一个桥梁,让社会的爱心力量凝聚到察县困难群众身边。”今年5月,郑巧玲开始积极筹划成立一个慈善援疆基金会。7月份,“盐城市郑巧玲援疆慈善基金会”在市委党校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获批成立,这也是我市首家由普通职工发起成立的援疆慈善基金会。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