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让司法救助插上“科技”翅膀 常熟检察控申智慧检务培训班举办
“这个平台,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还有不少需要优化的地方,但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
……
在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近期举办的“苏州市检察机关控申智慧检务培训班”上,参会人员讨论热烈,现场情绪高昂。
大家讨论的这个平台,是常熟市检察院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软件。该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司法救助存在的申请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发放救助金差异较大、信息不透明、救助形式单一等不足,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合,集远程救助申请、办理进度查询、司法救助智慧评估、1+N多元化救助等功能为一体,力求实现“科学标准化救助”。目前该平台的2.0版本正在研发中,力求页面更友好,使用更便捷,推广更顺畅。
“苏州市检察机关控申智慧检务培训班”正是基于促进该平台服务于更多的检察院,推进苏州全市控申智慧建设水平而组织的。来自苏州两级检察机关控申部门、技术部门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骨干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常熟市检察院将“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研发背景、思路、主要功能、后续研发计划及软件运行有关技术要求和配置进行了专题介绍,与参训同志共同进行了软件全流程实务操作,并组织互动交流收集了关于平台进一步优化的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张乐在培训总结中指出,常熟院研发的“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软件,契合了国家精准扶贫、高检院司法救助工作推进年等重要工作精神,是践行为民理念、推进控申智慧检务建设、辅助办案决策的一项有益创新。全市两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转变理念、拓宽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交流、增强合力,共同推进全市两级院控申智慧检务水平扎实提高。
海州检察积极打造“公益眼”等平台多渠道收集公益诉讼线索
江苏省海州区人民检察院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收集案件线索作为公益诉讼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打造“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项机制”和“公益眼”平台。该院公益诉讼工作于今年被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汪莉、连云港市委副书记、海州区委书记万闻华、连云港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祥林批示肯定。
“一个中心”指的是公益诉讼信息中心。在该院 “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链接市场食药品监管、环保的263热线,政府的12345热线、检察12309热线等,建立公益诉讼信息中心。目前共有34家行政执法单位登陆平台录入信息,收到网上及书面报备行政执法依据1000余条,移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3条。
“两支队伍”指的是公益诉讼专家库和公益损害观察员队伍。专家库队伍包括大学教授、各行政机关专家人员共14名,帮助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用专业知识和执法实践协助解决专门性问题,协助开展见证勘验、检查物证、现场工作,专家们对专业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对涉案问题风险进行评估、对危害结果进行审计、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鉴定事项提出意见。公益损害观察员队伍包括污染多发区群众、社会综治网格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技术人员、媒体记者等共16名,职责包括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见证勘验、检查物证、现场、提供意见建议、参加诉前程序听证、观摩公益诉讼庭审、监督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三项机制”指的是内部线索移送机制、联络触角延伸机制、外部机关对接机制。内部线索移送机制是指根据该院出台的《海州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形成检察机关内部横向联系机制。实现内部线索移送无缝衔接、快速流转,形成以民行部门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作配合的公益诉讼格局,增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合力;联络触角延伸机制是指充分发挥三个派驻基层检察室深入基层一线的天然优势,集中检力摸清本辖区内所有山川、河流、农田、水利、畜牧业养殖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然概况,收集本辖区内涉及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将检察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对可能成案的线索高度重视,及时上报。以派驻检察室为抓手,该院建立覆盖辖区的“检察院——检察室——联络员”架构网络,使派驻检察室成为收集公益诉讼线索的“前沿阵地”;外部机关对接机制是指与区纪委、监察委联合出台关于建立监察职能、行政公益诉讼职能衔接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
“公益眼”平台指的是海州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栏中的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在发现损害公益行为时“随手拍、及时传”,检察机关汇总事实并初步查证后,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移送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对涉嫌环境污染罪的,移送线索给侦查机关并跟踪监督,对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提出检察建议并向监察机关移送线索,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予以奖励。